-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需求协调发展
研究
作者:***
来源:《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第03期
摘要:以宁波市高职院校的专业招生和就业的具体数据出发,从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
适应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匹配度、人才培养与社会就业的协调性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数据
分析,探讨了宁波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强化
政策引领,专业设置契合地方经济发展重点,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适应
地方产业结构演化,打造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依托产业集群优势,加强专业集群建设,建设品
牌特色专业等提升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适应性的对策。
关键词:专业设置;产业需求;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2153(2021)03-0001-0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适应经济
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
要”[1]。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只有能够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
能人才的需求,满足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数量与质
量的需要,才能获得良好发展的资源和动力,焕发出发展的生机和活力。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
对接产业发展的接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高职院校唯有根据国家和区域经济社
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对专业进行调整和优化,使专业结构同区域产业结构与发展相适应,才能
更好地发挥教育的经济效益,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随着新一轮科学与技术革命的到来,人工智能、信息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
等领域飞速發展,我国产业发展迎来了转型升级的新时期,对高技能人才类型、数量、规格、
结构等都提出了新的希望和要求。在此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如何适时调整专业结构、专业数
量、招生人数等,为区域经济社会持续优质快速发展提供大批的髙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区域
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调整给与充足的人力资源支持,成了摆在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宁波区域产业与高职院校专业状况
(一)宁波区域产业状况
宁波是浙江省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
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2]近年来,宁波经济发展快
速,生产总值2018年达到10746亿元,跻身万亿GDP城市行列,仅用全国0.1%的陆域面积
创造了全国1.19%的GDP。[3]
宁波市近年坚持多主体培育、多产业融合、多要素发力,深入延伸产业链,优化重组供
应链,层层提升价值链,有力地推进一产“强身”、二产“塑形”、三产“注魂”。[4]2020年全市实
现地区生产总值12408.7亿元,同比增长3.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38.4亿元,
增长2.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693.9亿元,增长3.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376.4亿元,增
长3.6%。三次产业之比为2.7∶45.9∶51.4。一、二、三产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7%、
44.5%和53.8%。[5]三产占比首次突破50%。
“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优”是宁波农业的特色。[4]以农业主导产业和地方特色优势产业
为基础,大力实施绿色都市农业示范区工程。立足种植、养殖融合,以大循环打造绿色发展样
板区。立足农业和互联网融合,加强大数据、智能化、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在农业农村
发展中的应用。工业方面,2020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其中,计算
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1.6%,金属制品业为17.5%。健康制造、人工智能、高
技术制造、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增加值分别为15.3%、14.9%、13.0%和
9.7%。[5]另外,宁波将力争到2025年在全市培育形成绿色石化、汽车等2个世界级的万亿级
产业集群;高端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软件与新兴服务等4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五千亿级
产业集群;关键基础件(元器件)、智能家电、时尚纺织服装、生物医药、文体用品、节能环
保等6个国内领先的千亿级产业集群。[6]三产方面,服务业稳步发展,金融业带动有力。2020
全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其中,金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