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分期中的知识谱系学问题——从“当代文学”的“说法”谈起.pdfVIP

文学分期中的知识谱系学问题——从“当代文学”的“说法”谈起.pdf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学分期中的知识谱系学问题——

从“当代文学”的“说法”谈起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现代文学”、

“当代文学”及其相关的“新文学”、“文

学史”等概念的知识谱系分析,揭示了

50—70年代的“当代文学”概念与20—30

年代的“新文学”概念之间的内在关联,对

80年代建构在“文学”与“政治”、“启蒙

文学”与“左翼文学”二元分立基础上的

主流文学史观提出质疑,并进一步探讨了

“知识谱系学”对文学史研究的启示。

知识谱系的差异常常表现为不同的问题意

识。在一种谱系中被视为生死攸关的大问题,

在另一种谱系中却可能是不折不扣的伪问

题。反之亦然。90年代以来中国知识场域中

发生的学术论争大都可作如是观。近年来学

者们围绕“当代文学”的合法性以及中国

文学现当代文学分期的讨论就是一个例子。

在一篇题为“给‘当代文学’一个说法”

的文章中,许志英先生明确指出无论是“当

代文学”,还是“当代文学史”都缺乏作为

一门学科的合理性,主张用“现代文学”来

整合“当代文学”,将目前属于“当代文学”

范畴的“50—70年代文学”乃至“新时期

文学”、“后新时期文学”统统划归“现代

文学”,“不仅现在的文学可叫做现代文学,

就是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之后的文学也可叫

现代文学”,而“当代文学”则用来指称当

前的文学。许先生在文章中还回忆了一段公

案来说明问题:“记得80年代中后期国务院

整理研究生专业目录时,我听叶子铭先生说,

起初大家同意用‘中国现代文学’来代替

‘中国现当代文学’。但等到目录公布时,

还是叫‘中国现当代文学’。原因据说是搞

当代文学的一批人不同意取消‘当代文学’

概念,说当代文学时间比现代文学还长,为

什么要取消当代文学的提法,这不是现代文

学吃掉当代文学吗?现在看来,这种跑马圈

地、各立山头的思路已没有多少市场,人们

对从1917年起始到今天为止的中国文学只

能作为一个学科,已无多少歧异之见。”①

许先生关于“当代文学”的说法显非一家

之言。不仅许多年前唐弢先生就有过“当代

文学不宜写史”的定论,近年来现当代文学

研究领域的类似观点屡见不鲜②。只是如此

众多的学者不约而同地在一个“已无多少

歧异之见”的“事实”上郑重其事地费口

舌,反而显出问题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

在知识谱系学的视阈中,“现代文学”与

“当代文学”都不应该被理解为“历史”

或“文学”本身内部固有的东西。抽象的

“时代”分期与断代模式因为隐含着有关

历史发展的现代性思想,因而绝不只是价值

中立的时间范畴。“现代”是在一种线性的

年代表(alinerchronology)中确认的,而掌

握线性历史标志的“世纪”纪年,却直接源

于基督日历。“当我们根据基督日历进行思

考时,我们就被限定在某种思想的体系中,

把本土的历史看成是世界性的,而这种‘世

界性’,使我们忘记了自身所需的话语空间

的类型”③,故柄谷行人认为:“分期对于

历史不可或缺。标出一个时期,意味着提供

一个开始和一个结尾,并以此来认识事件的

意义。从宏观的角度,可以说历史的规则就

是通过对分期的论争而得出的结果,因为分

期本身改变了事件的性质。”④在这一意义

上,“现代”与“当代”都不是单纯的、中

性的时间概念,与此相关的“现代文学”与

“当代文学”更不是静态的知识分类,而是

以一定的措辞建构起来的历史产物。像所有

其它的现代性学科一样,作为一门经过分类

的知识,“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发

生和发展,都有着特定的意识形态涵义与内

在的权力背景。如果没有批判的反思,这些

概念中的任何一种都可以被用作权力的工

具。因此,能否在定义、寻找、批评和讨论

“现代文学”、“当代文学”乃至“现代”、

“当代”甚至“文学”时,充分注意到这些

概念得以存在的历史前提,就变得至关重要。

就本文涉及的“当代文学”合法性及其与

之相关的文学史分期问题,我们至少应当就

如下问题展开追问:“现代文学”的意义是

如何确定的?是谁确定的?我们对“现代文

学”分期的讨论是在何种语境中提出?“现

代文学”与一些相关的现代性范畴,如“新

文学”、“旧文学”、“当代文学”、“传

统”之间具有哪些复杂的互动关系?等等。

用刘禾的话来说,“因为这一境况关系到知

识的条件作用,任何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

的穿越往来都要涉及这些条件。我们需要做

的是对这些条件本身加以解释,而不仅仅是

假定着这些条件。”⑤

黄修己先生在出版于90年代中期的《中国

新文学史编纂史》一书

文档评论(0)

136****92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