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文学分期中的知识谱系学问题——
从“当代文学”的“说法”谈起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现代文学”、
“当代文学”及其相关的“新文学”、“文
学史”等概念的知识谱系分析,揭示了
50—70年代的“当代文学”概念与20—30
年代的“新文学”概念之间的内在关联,对
80年代建构在“文学”与“政治”、“启蒙
文学”与“左翼文学”二元分立基础上的
主流文学史观提出质疑,并进一步探讨了
“知识谱系学”对文学史研究的启示。
一
知识谱系的差异常常表现为不同的问题意
识。在一种谱系中被视为生死攸关的大问题,
在另一种谱系中却可能是不折不扣的伪问
题。反之亦然。90年代以来中国知识场域中
发生的学术论争大都可作如是观。近年来学
者们围绕“当代文学”的合法性以及中国
文学现当代文学分期的讨论就是一个例子。
在一篇题为“给‘当代文学’一个说法”
的文章中,许志英先生明确指出无论是“当
代文学”,还是“当代文学史”都缺乏作为
一门学科的合理性,主张用“现代文学”来
整合“当代文学”,将目前属于“当代文学”
范畴的“50—70年代文学”乃至“新时期
文学”、“后新时期文学”统统划归“现代
文学”,“不仅现在的文学可叫做现代文学,
就是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之后的文学也可叫
现代文学”,而“当代文学”则用来指称当
前的文学。许先生在文章中还回忆了一段公
案来说明问题:“记得80年代中后期国务院
整理研究生专业目录时,我听叶子铭先生说,
起初大家同意用‘中国现代文学’来代替
‘中国现当代文学’。但等到目录公布时,
还是叫‘中国现当代文学’。原因据说是搞
当代文学的一批人不同意取消‘当代文学’
概念,说当代文学时间比现代文学还长,为
什么要取消当代文学的提法,这不是现代文
学吃掉当代文学吗?现在看来,这种跑马圈
地、各立山头的思路已没有多少市场,人们
对从1917年起始到今天为止的中国文学只
能作为一个学科,已无多少歧异之见。”①
许先生关于“当代文学”的说法显非一家
之言。不仅许多年前唐弢先生就有过“当代
文学不宜写史”的定论,近年来现当代文学
研究领域的类似观点屡见不鲜②。只是如此
众多的学者不约而同地在一个“已无多少
歧异之见”的“事实”上郑重其事地费口
舌,反而显出问题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
在知识谱系学的视阈中,“现代文学”与
“当代文学”都不应该被理解为“历史”
或“文学”本身内部固有的东西。抽象的
“时代”分期与断代模式因为隐含着有关
历史发展的现代性思想,因而绝不只是价值
中立的时间范畴。“现代”是在一种线性的
年代表(alinerchronology)中确认的,而掌
握线性历史标志的“世纪”纪年,却直接源
于基督日历。“当我们根据基督日历进行思
考时,我们就被限定在某种思想的体系中,
把本土的历史看成是世界性的,而这种‘世
界性’,使我们忘记了自身所需的话语空间
的类型”③,故柄谷行人认为:“分期对于
历史不可或缺。标出一个时期,意味着提供
一个开始和一个结尾,并以此来认识事件的
意义。从宏观的角度,可以说历史的规则就
是通过对分期的论争而得出的结果,因为分
期本身改变了事件的性质。”④在这一意义
上,“现代”与“当代”都不是单纯的、中
性的时间概念,与此相关的“现代文学”与
“当代文学”更不是静态的知识分类,而是
以一定的措辞建构起来的历史产物。像所有
其它的现代性学科一样,作为一门经过分类
的知识,“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发
生和发展,都有着特定的意识形态涵义与内
在的权力背景。如果没有批判的反思,这些
概念中的任何一种都可以被用作权力的工
具。因此,能否在定义、寻找、批评和讨论
“现代文学”、“当代文学”乃至“现代”、
“当代”甚至“文学”时,充分注意到这些
概念得以存在的历史前提,就变得至关重要。
就本文涉及的“当代文学”合法性及其与
之相关的文学史分期问题,我们至少应当就
如下问题展开追问:“现代文学”的意义是
如何确定的?是谁确定的?我们对“现代文
学”分期的讨论是在何种语境中提出?“现
代文学”与一些相关的现代性范畴,如“新
文学”、“旧文学”、“当代文学”、“传
统”之间具有哪些复杂的互动关系?等等。
用刘禾的话来说,“因为这一境况关系到知
识的条件作用,任何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
的穿越往来都要涉及这些条件。我们需要做
的是对这些条件本身加以解释,而不仅仅是
假定着这些条件。”⑤
黄修己先生在出版于90年代中期的《中国
新文学史编纂史》一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