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16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训练手册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讲1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
读“亚寒带针叶林带分布范围示意图”,完成1~2题。
导致亚寒带针叶林带在大陆东西两岸分布的纬度差异的主
导因素是()
A.地形
B.水分
C.洋流
D.大气环流
C
亚寒带针叶林带气温年较差大,对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针叶林,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弱
B.纬度高,年内太阳辐射变化大
C.海拔高,大气逆辐射作用较弱
D.距海远,受海洋调节作用较小
B
本题组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1题,根据世界洋流的分
布规律,在中高纬度大陆东岸有寒流流经,大陆西岸有暖流流经。
大陆东岸在寒流影响下,温度较同纬度的大陆西岸低,所以亚寒
带针叶林带的分布纬度较低,C项正确。第2题,亚寒带针叶林
带分布在中高纬度。在中高纬度气温的年较差较大,主要原因是
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大,从而导致年内太阳辐射变化大。
下图为“某山地资料图”。读图回答3~4题。
据图中信息判断,下面有关该山地的正确叙述是()
A.常年受东南信风控制
B.东坡积雪冰川带范围比西坡大
C.所在大陆东岸的洋流为寒流
D.西坡自然带更丰富
D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分析。据图中分析,西坡降
水量大,东坡降水量小,故此地盛行偏西风,排除A;西坡降水
量大于东坡,故西坡雪线低于东坡,排除B;根据图中的海拔和
盛行的风向及气温变化,判断此地为南美洲的西海岸,结合南半
球的洋流分布规律,排除C。
根据气温和降水状况判断,在西坡山麓最可能分布的自然带
是()
A.落叶阔叶林带
B.针叶林带
C.常绿硬叶林带
D.雨林带
C
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判定。根据上题分析,结合气候类
型判断——以温定带、以水定型,最低气温在0℃以上,降水
量在1000mm,且夏季气温高,根据选项判断为地中海气候,
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选C。
(2014·余姚期中)某年汽车拉力赛于1月6日从里斯本启程,
1月21日在达喀尔结束(如下图)。读图,完成5~6题。
选手沿途依次看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荒漠、热带草原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雨林
B
本题考查植被类型的分布。里斯本地处地中海气候区,植被
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甲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区,植被为热带荒漠;
达喀尔地处热带草原气候区,植被为热带草原。
甲城市年平均降水量217毫米,但常有大雾天气,其主要原
因是()
A.大气中的水汽受到沿岸寒流影响
B.大气中的水汽受到沿岸暖流影响
C.常年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带到空中冷凝
D.常年盛行下沉气流,水汽带到近地面冷凝
A
本题考查非地带性分异。根据经纬度判断,甲城市受加那利
寒流降温作用的影响,大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形成海雾。
(2014·南通调研)下图1为“天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图2
为“世界陆地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读图完成7~9题。
,图1)
,图2)
天山位置,相当于图2所示的()
A.乙处
B.丙处
C.戊处
D.庚处
C
本题考查了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天山的基带为温带荒漠
带,乙处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丙处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戊
处为温带荒漠带,庚处为寒带苔原带,A、B、D错,选C。
天山北坡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分异现象,类似于下列自然带
更替现象中的()
A.甲—乙—丙—丁
B.乙—丙—己—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