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课后习题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2).doc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课后习题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2).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6页共NUMPAGES8页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课后训练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唐朝诗人张籍的这首《凉州词》可供研究唐朝的()

A.社会习俗

B.区域经济

C.边疆治理

D.丝绸之路

答案D

解析唐朝诗人张籍在《凉州词》中,采用以声传影的艺术手法,描述了一支商队经由河西走廊,运送丝绸前往西域的画面。根据题干材料“白练”“安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可供研究唐朝的丝绸之路,D项正确。

2.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国力衰落,吐蕃控制了河西走廊,河西走廊的汉族人民大多逃亡中原。这一局面()

A.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B.加速了民族交融

C.阻碍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D.造成唐朝的灭亡

答案C

解析河西走廊是联系中原与西域的咽喉,河西走廊被吐蕃控制阻碍了丝绸之路的畅通,C项正确。

3.前后,多位学者到徐闻县(今隶属广东湛江)考察,发现汉朝“万岁”瓦当、汉墓等文物遗存,结合古代文献记载,你认为徐闻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最早可能从哪个朝代开始()

A.夏朝

B.西汉

C.宋朝

D.清朝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在徐闻县发现了汉朝“万岁”瓦当、汉墓等,并结合古代文献记载,可知西汉时期徐闻是“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B项正确。

4.张骞在给汉武帝的汇报中建议:“以骞度之,大夏去汉万二千里,居汉西南。今身毒国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今使大夏,从羌中,险,羌人恶之;少北,则为匈奴所得;从蜀宜径,又无寇。”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张骞的探险计划()

A.推动了“西南丝绸之路”的开通

B.论证了北击匈奴的重要性

C.荒诞不经,纯属个人的想象

D.没有看到途中匈奴的威胁

答案A

5.在泉州清源山脚下有两座修建于唐朝的阿拉伯人的墓葬(右图)。该墓葬可以作为唐朝()

A.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B.伊斯兰教广泛传播的历史见证

C.中国科技发达的历史见证

D.政府实行开明民族政策的历史见证

答案A

解析唐朝时期,不少阿拉伯人经海路来到中国,并在泉州等地区定居,泉州阿拉伯人的墓葬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A项正确。

6.《后汉书·西域传》中载:“至(东汉)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越南)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这是中西直接往来的最早记载。对上述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海上丝绸之路”已经开辟

B.大秦遣使旨在传播基督教

C.中国和欧洲国家直接交往自此成为主流

D.大秦指的是罗马共和国

答案A

解析古罗马的使臣从越南进入中国,其走的路线是海路,说明此时“海上丝绸之路”已经开通,A项正确。

7.季羡林在《佛教的倒流》中指出,佛教是经过中亚和西域间接传入中国内地的,但唐玄宗时宣扬中国禅宗的《证道歌》传回了印度,为印度人所“亲仰”;另一方面,唐朝织锦采用纬线显花,在纹样上盛行西方式的植物纹(忍冬纹、葡萄纹等)。由此可知()

A.古代中外贸易同化了欧亚文明

B.古代“东学西渐”的社会影响深远

C.丝绸之路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

D.当时中国社会主流思想异变

答案C

解析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西方盛行的植物纹也传入中国,而中国的《证道歌》又传回印度,这体现了中外文化通过丝绸之路进行了密切的交流,故选C项;“古代中外贸易同化了欧亚文明”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外文化交流,不是“东学西渐”和中国社会主流思想异变,排除B、D两项。

二、非选择题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到了唐朝,福建南部经济有较大变化,人口增多,手工业进步,农田水利改善,为海外贸易的开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唐朝中期发生的安史之乱,导致陆上丝绸之路闭塞,中国和西方的交通转而以海道为主。五代十国时期,连续占据泉州的王延彬、留从效、陈洪进都注意发展海外贸易,从中取利。

北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正式在泉州设市舶司,这在泉州历史或是中国对外贸易史上都是一件大事。设司以后,泉州港可以直接发船到海外贸易,也能接纳外来的商船,因而进出口贸易便得到迅速的发展。它在海外交通方面的地位,迅速赶上广州。泉州城南,逐渐成为外国商人和水手集中居住的地区。与之相应,泉州出现了不少外来宗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的庙宇以及外来侨民的集中墓地。

到了元朝,泉州港更加繁荣。许多外国商人、水手随着海船来到泉州,这个港口成为各国人杂居的海港都市。马可·波罗说:“我敢说亚历山大或他港运载胡椒一船赴诸基督教国,乃至此刺桐港(泉州港)者,则有船舶百余,所以大汗在此港征收税课,为额极巨。”伊本·白图泰在这里看到大船百数,小船千余。泉州港在当时不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602121068gr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