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京沪大定坊特大桥跨宁丹公路连续梁施工组织设计
京沪大定坊特大桥跨宁丹公路连续梁施工组织设计
1.编制依据
1.1.编制依据
1.1.1.设计图纸
1.1.2.铁道部铁建设[2005]160号文《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
收暂行标准》;
1.1.3.《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
1.1.4.《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3-2005;
1.1.5.《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401.1-2003;
1.1.6.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
1.1.7.京沪公司管理文件
1.1.8.依据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GB/T19001--2000质量标准体系、
GB/T2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和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建
立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管理体系。
2.工程概述
2.1.主要技术标准
线路类别:高速铁路;
正线数目:双线;
设计速度:,最高运行速度350km/h
正线线间距:5.0m;
1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京沪大定坊特大桥跨宁丹公路连续梁施工组织设计
牵引种类:电力;
使用年限:100年。
2.2.工程概况
连续梁部为单箱单室结构,桥面宽12m,建筑总宽度12.2m,设计跨
度为40+64+64+40m,梁全长209.5m。中支点处梁高6.05m,跨中2m
直线段及边跨13.75m直线段梁高为3.05m,边支座中心线至梁端0.75m,
边支座横桥向中心距5.6m,中支座横桥向中心距5.9m。
其中0#段采用支架现浇法施工,另7个悬灌段加1个合拢段采用挂篮
悬臂灌注法施工(FCM);梁段节段长度3.0m~4.25m,梁高度从6.05m~
3.05m逐渐变化;箱梁底板宽6.7m,顶板宽12m,翼缘板悬臂2.65m;
全联在端支点、中支点及跨中共设5个横隔板,隔板设有孔洞,供检查人员
通过。
箱梁分别设纵向、横向、竖向三向预应力,在近墩顶部分箱梁设腹板预
应力下弯束。纵向、横向和下弯预应力筋采用ΦJ15.24钢绞线,竖向预应力
采用Φ25精轧螺纹钢筋。
大定坊特大桥京沪线、沪汉蓉线为并行线路,且均在8#~9#墩连续梁
处与宁丹公路相交,交角为37°,梁底标高为28.5m,既有公路路面为沥青
路面,路面宽度为13m,路面标高为21.5m,(桥下最大净高为7m,最
小净高为5.7m)。8#~9#墩位置跨越宁丹公路(DX103+050)。桥跨设计
行车限高为5m,设计规划跨越宽度为60.38m。
2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京沪大定坊特大桥跨宁丹公路连续梁施工组织设计
京沪跨宁丹公路连续梁立面图
2.2.主要工程量
主要工程量表
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怀报国之理想,谱写人生华章.pdf
- 一颗苹果主题班会.pdf
- 企管部运营主管职位说明书.pdf
- 人力资源规划执行与招聘面试(doc 30个,ppt 1个)9.pdf
- 工业单轮产品配件单.pdf
- 学习优秀学生评语.pdf
- 外呼中心员工赋能计划.pdf
- 如何正确使用车辆安全气囊保护驾驶员和乘客.pdf
- 急症病例的院前急救与护理.pdf
- 古文诵读《长恨歌》.pdf
- 考虑政府环境规制及企业社会责任的跨国绿色供应链决策研究.pdf
- 经济政策不确定下金融科技对“稳就业”的效应与机制.pdf
- 价值链视角下家居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动因与效果研究--以顾家家居为例.pdf
- 基于改进VIKOR方法的江西绿色发展水平评价研究.pdf
- 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模式、机制与绩效研究——以江西省永丰县为例.pdf
- 基层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创业的问题和对策研究--以丽水市莲都区为例.pdf
-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问题研究--以江西省D区为例.pdf
- 控股股东高比例股权质押与公司杠杆操纵.pdf
- 申能股份发行碳中和债券的动因及效应研究.pdf
- 市域社会治理效能的实证评估与提升研究--以江西省9个试点城市为例.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