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VIP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为唐朝“怀集庸调银饼”,其铭文为:“怀集县开十庸调银十两专当官令王文乐典陈友匠高童”(“开十”当是开元十年的省称)这是岭南道广州怀集百姓所纳庸调在上缴朝廷时由地方官府折纳的银饼。据此可知唐代(???)

A.没有严格的实行纳绢布代替徭役 B.开元时岭南地区已出现以银代赋

C.实物地租已经被货币地租所取代 D.国家财赋的供应已仰仗东南地区

2.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原有的土地制度无法维持,政府的赋税收入减少,税收制度无法维系。为解决财政问题,皇帝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施行两税法。下列关于两税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根本上抑制了土地兼并 B.政府加强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白银成为当时主要的货币 D.扩大了税收范围,增加了收入

3.“佞幸传”是纪传体史书的一种类传。南朝正史中的《宋书》《南齐书》所收录“佞幸传”的人物均为由寒人担任的中书机构官员中书舍人,而唐初官修《梁书》《陈书》却不立“佞幸传”。这种变化反映了

A.唐代吏治清明官员素质较高 B.门阀政治在唐朝已经消失

C.中央官制变革影响修史风格 D.唐代史书编撰缺乏真实性

4.东晋葛洪《抱朴子·审举篇》记载,“灵、献之世,台阁失选用于上,州郡轻贡举于下,故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索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表明当时的选官制度(??)

A.注重门第不利于寒门子弟入仕 B.在事实上不能选拔出有用之才

C.重才轻德的选拔依据弊端渐显 D.在执行过程中标准背离了初衷

5.有学者认为,唐代的两大重要政治制度具备了现在“民主”的因素。一个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皇权,折射了现代三权分立和内部民主的影子;另一个和当今的公务员制度相似,为国家选拔了人才,实现了社会的有效流动。下列制度中可以用来佐证该观点的是(???)

A.三公九卿制、察举制 B.三公九卿制、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察举制

6.唐代大和四年(830年)以后,朝廷实行户帖制度。户帖由县一级政府下发给具体的税收征管人员作为征收赋税的依据。户帖以登记的形式把每户的资产固定下来,使百姓能够以客观的载体寻找资产归属和所有者。据此判断,唐代实行户帖制度的背景是(???)

A.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在加深 B.租庸调制度的弊端已显现

C.工商业者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D.朝廷已经推广实施两税法

7.唐朝的政事堂是宰相议事的场所,其最初置政事堂,盖以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纭不决,故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由此可知,唐朝设置政事堂的直接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 B.维护君主权威

C.削弱丞相职权 D.加强中央集权

8.“隋大业中,始设进士科,至唐为盛。”材料所反映的选官方式

A.主要依据军功选拔人才 B.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C.郡国每年向中央推荐人才 D.世家子弟依靠门第即可做官

9.唐朝初期盛行“行卷”,即应试举子将自己创作的诗文择其佳者,在考试之前投献给当时的名公贵卿,以获得他们的赏识,从而增加自己及第的希望。天宝元年(742年),政府规定,应试考生要将自己平日所作诗文呈交给主考官,以供评阅试卷时核实,作为最终确定中第与否的依据之一。唐朝政府的这一举措(???)

A.优化了科举考试的程序 B.可以选拔出实用性人才

C.易降低科举考试的效用 D.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10.下图为唐朝三省位置图,该图文说明唐朝三省

①都位于宫城之内是为了便于皇帝决策

②空间布局体现决策权与行政权的统一

③尚书省对门下省诏令具有一定否决权

④职权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又分工配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唐太宗时期,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须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正确的运作程序(皇帝作用暂不考虑)是

A.户部、工部→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户部、工部→尚书省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户部、工部

12.下图为唐后期税收收入结钩演化示意图。这一演变()

A.抑制了藩镇割据的恶化 B.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均衡

C.造成了社会阶层的变动 D.契合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13.唐代食实封是指某些有爵者被赐予收取租税权的食封形式,食实封的贵族能从分散在各地的封户中收取租庸调。但唐代中后期,食实封逐渐演变为赐给一定实物或货币的方式,并且由国库定期支给。至唐德宗时,食实封制度名存实亡。食实封制度的衰亡(???)

A.体现了皇权得到强化 B.是藩镇割据造成的恶果

C.反映了均田制的瓦解 D.折射出商品经济的发展

14.征辟制度是由公府和州郡两千石以上的官吏本人直接辟除一些人到自己官衙中做掾吏的选官制度,东汉末期这一制度相当盛行,结果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原创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电子图像处理技能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20日上传了电子图像处理技能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