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一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课时规范练2.doc

高考历史总复习一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课时规范练2.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3页共NUMPAGES5页

课时规范练2

《课时规范练》P402

一、选择题

1.(河北石家庄一模)春秋中期以前,各国卿大夫若行求“富”之实,国君将依礼制以“贪(侈)”之名惩罚他们。到春秋后期,晋、鲁、秦等国卿大夫群起争“富”,大肆敛聚土地、财货,并且用“富”这一新概念对自身“贪(侈)”之举进行合法化的修辞。这一变化反映了()

A.王室权威已经荡然无存

B.私有制的兴起发展

C.贵族等级秩序逐渐瓦解

D.诸侯兼并战争频繁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春秋中期以前,国君对卿大夫求富的行为会依照礼制进行惩罚,但春秋后期,卿大夫求富的行为有了合法化的修辞,国君不再进行惩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宗法制、分封制、礼制逐渐被破坏,传统的贵族等级秩序逐渐瓦解,故选C项;王室权威已经荡然无存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时期私有制已经存在,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诸侯兼并战争频繁,排除D项。

2.(山东济南十一校联考)据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新兴贵族地主崛起。以卿大夫为代表的“私家”与“公室”的争斗愈演愈烈,其结果为部分诸侯国的“公室”程度不等地衰落下去,卿大夫逐渐掌握政权。这反映了()

A.西周的分封制彻底崩溃

B.政治体制与社会经济发生矛盾

C.诸侯争霸导致社会动荡

D.礼崩乐坏局面推动社会变革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以卿大夫为代表的新兴贵族地主崛起,并逐渐掌握了部分诸侯国的政权,相反地,诸侯国国君的势力却不断衰落,这种现象充分反映出社会经济(私有制发展)与政治体制(诸侯势力下降,卿大夫势力崛起)之间的矛盾,故选B项;材料体现不出分封制彻底崩溃,排除A项;题干内容述及的是诸侯国国君与卿大夫之间的矛盾,而不是诸侯与诸侯之间的矛盾,排除C项;题干内容述及的是经济发展与政治体制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礼崩乐坏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

3.(广东茂名一模)“天下”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此时的“天下”并不包括戎狄蛮夷所构成的“四海”。至战国时,孟子提出“以夏变夷”,“天下”亦将“四海”纳入其中。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华夏认同观念有所发展

B.中央集权逐步强化

C.周天子的权力不断增强

D.儒家思想成为主流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战国时期华夏认同观念有所发展,包括戎狄蛮夷所构成的“四海”,故选A项;秦朝到清朝,中央集权逐步强化,排除B项;战国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排除C项;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排除D项。

4.(北京东城高三期末)中山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由北方游牧民族在今河北中南部建立的诸侯国。考古工作者在中山王厝墓中发掘出一套九件铜升鼎(依据周礼,升鼎专用于陈设牲肉),其中两鼎有烟熏过的痕迹,另一鼎壁有篆书汉字铭文,文字典雅优美。这反映了中山国()

①学习中原制度文化②形成统一中央集权国家③僭越中原礼制规范④完全丧失游牧民族习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少数民族学习中原制度文化,故①正确;统一中央集权国家形成于秦朝,与材料时间不符,故②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中山王厝墓中发现九鼎,而九鼎是王权的象征,故僭越了中原礼制规范,故③正确;根据材料可知,少数民族在饮食上依然保留着烧烤食物的习惯,说明他们并未完全丧失游牧民族习性,故④错误。故选B项。

5.(山东滨州高三上期中)战国时期,孟子提出要“制民之产”;墨子提出统治者要采取措施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管子也强调“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这表明当时()

A.儒家民本思想成为主流

B.各学派思想逐渐融合

C.富民利民观念得到重视

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孟子、墨子和管子都强调民众应该获得相应的生活、生产资料,表明富民利民的观念在当时颇受重视,故选C项;战国主流思想是法家思想,排除A项;材料是各学派思想的共同点,体现不出融合,排除B项;重农抑商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6.(江苏南通通州高三期末)《国语·齐语》记载:“(桓公)为游士八十人,奉之以车马、衣裘,多其资币,使周游于四方,以号召天下之贤士。”这些从政权结构中游离出来的士,出现了“再就业”的状况。“游士”的“再就业”()

A.在社会转型中起决定作用

B.维持了社会环境的相对稳定

C.促进思想多元局面的出现

D.是造成礼乐崩坏的主要原因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齐桓公很重视人才,统治者的重视激发了士阶层崛起,促进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故选C项;生产力发展在社会转型中起决定作用,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长期处于战乱与动荡局面,排除B项;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7.(广东肇庆二模)春秋战国时期部分典籍对周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602121068gr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