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一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课时规范练4.doc

高考历史总复习一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课时规范练4.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3页共NUMPAGES5页

课时规范练4

《课时规范练》P407

一、选择题

1.(广东肇庆二模)汉初相继为相者都是追随刘邦的开国元勋,到了惠帝(高祖之子)时,所任丞相曹参、王陵、陈平既是勋旧又是皇帝的长辈。每遇大议,皇帝甚至亲自到相府议政。这一现象说明,汉初()

A.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趋于完备

B.君主至尊局面改变

C.丞相掌握中央行政中枢的权力

D.臣僚弄权现象凸显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丞相位高权重,与题干材料相吻合,故选C项;题干材料只提及相权、君权关系,未涉及“决策和行政体系”,排除A项;“改变”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皇帝亲自到相府议政,是因为丞相“既是勋旧又是皇帝的长辈”,排除D项。

2.(山东日照高三期末)汉武帝时期的朝廷群臣中,儒家、法家等各色人等,应有尽有;与之不同的是,对诸侯国官员的选用则重用儒生,众多儒生如董仲舒等被选派担任诸侯国内的要职。这一不同旨在 ()

A.完善地方治理体系提高效能

B.构建儒学为主流的价值体系

C.平衡各方势力维护政权稳定

D.强化以皇权为核心的政治秩序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汉武帝在诸侯国官员的任用中重用儒生,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时期尊崇儒术,强调三纲五常的君臣伦理观念,故其利用儒生来强化以皇权为核心的政治秩序,故选D项;材料重在强调用儒家思想维护专制皇权,并不是完善地方治理体系,排除A项;汉武帝尊崇儒术的措施建构了儒学为主流的价值体系,排除B项;材料中主要反映的是官员的任用原则,未体现平衡各方势力,排除C项。

3.(湖北武昌高三质检)汉代郡县长官可以任命下级官员,职权重,县令升到郡守即位同九卿,且汉代地方人事变动往往不大。唐代改郡县为州县,官员任免权归吏部,地方官员层级大量增加,升迁变动大。由此可知()

A.地方割据问题严重

B.阶级矛盾有所缓和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监察体系臻于完善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地方官选用权由地方到中央的变化,这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而不是地方割据问题严重,排除A项;阶级矛盾的缓和与土地问题、国家政策、社会秩序的稳定有关,而材料反映的是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而不是对官员的监察,排除D项。

4.(重庆高三一诊)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重要科目之一。汉代规定各郡国每年须按规定人数向朝廷举荐人才。其中被推选为孝廉的人,不仅“德行高妙”而且“学通行修”。这客观上()

A.提升了官吏的整体素质

B.打破了门阀对政权的垄断

C.解决了阶层固化的问题

D.动摇了郡县制的政治基础

答案A

解析汉代选官将品行等作为选官的依据有利于提升官员的素质,且可以扩大平民入仕的渠道,丰富官僚队伍,故选A项;察举制虽然以品行等作为选官的依据,但是由于该依据具有抽象性,很容易受到世家大族的控制,并不能打破门阀对政权的垄断,排除B项;实行察举制,虽然客观上有利于平民入仕,但并不能彻底解决阶层固化的问题,排除C项;动摇了郡县制的政治基础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5.(山东滨州高三期末)下表为汉代文献史料节选。这些史料可以印证()

史料

出处

济南氏宗人三百余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

《汉书·酷吏传》

往者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大抵尽收放流人民也

《盐铁论》

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

《后汉书》

A.推行“推恩令”的必然性

B.强化政府管控的必要性

C.放松抑商政策的可行性

D.世家大族专权的危害性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汉代豪强地主拥有强大的经济、政治实力,所以可以印证强化政府对豪强地主管控的必要性,故选B项;实行“推恩令”是为了削弱诸侯国的实力,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项;汉代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排除C项;材料强调地方豪强的强大实力,不能体现出“专权”,排除D项。

6.(湖北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测试)两汉时期,龚遂为渤海太守时见“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卫飒为桂阳太守时建官营冶铁作坊,大铸犁、锸、铲等铁器;任延任九真太守时“令作田器,教之垦辟”。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地方吏治决定国家安定

B.务本兴农成为治国之本

C.官营冶铁技术已经普及

D.精耕细作农业发展成熟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地方官员重视农业,并采取措施鼓励人民从事农业生产,体现出以农为本的思想,故选B项;“决定”的说法扩大了地方官吏的作用,排除A项;“普及”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及当时农业的耕作方式、耕作制度、农田水利等信息,不能得出精耕细作农业的成熟,排除D项。

7.(广东茂名一模)东汉豪强地主的田庄是一个有组织的生产单位,通常会兴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602121068gr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