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画意的园林师法自然小中见大-中国文化精粹-173323.pptx

诗情画意的园林师法自然小中见大-中国文化精粹-173323.pptx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精粹诗情画意的园林——师法自然,小中见大主讲人:付卉

中国的园林建筑是指古代劳动人民在一定区域内,运用建筑智慧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花草、布置园径和营造建筑等途径创造而成的提供游憩或观赏用的建筑群体。◆中国园林建筑的含义

我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全国际公认为国际园林之母。我国的造园艺术,以寻求天然精力境地为最高意图,到达“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深浸着我国古代文明的内蕴,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涵精神品质的生动写照。

中国古代的园林建筑按照所属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分类皇家园林皇家园林是指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家私有苑、宫苑、苑囿、御园等,又细分为大内御园、行宫御园和离宫御园。私家园林私家园林是相对于皇家园林而言的,绝大多数为宅园,位置在邸宅的后部,成前宅后园的格局。寺观园林寺观园林即佛寺与道观的附属园林,包括寺观内外的园林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点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是指以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建筑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

师法自然的布局中国古代园林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在自然中融入个体的意识却又不着痕迹,这种意识的体现更多的是与自然亲和、平等并融为一体。“师法自然”包含两层内容:一是总体布局和组合要合乎自然;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

诗情画意的构思中国古典园林中充分体现了中国诗歌的婉约和诗情画意。徜徉在中国的诗词古韵中,游走在中国江南私家园林里,感受着因地制宜、巧手借景、峰回路转、小中见大的造园艺术手法。中国古典园林把诗把画都写入园林,形成景中有画,画中有景。

古代文人陶醉于山水风光,将生活的诗情画意运用到园林建筑中,并追求脱俗、超逸的意境。古典园林的诗情画意在园林植物配置运用上尤为突出,古代诗词的华美诗篇可用来描述植物的美好;亭台楼阁的名字都充满了诗情画意。『荷风四面亭』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王维)『沧浪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屈原)『爱晚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

小中见大的手法“小中见大”的创作手法,在建筑艺术中应用十分广泛。小是客观的,指园林的面积;大是主观的,指人的感受,大通过小而体现出来。只有简到极点,才能余出最大限度的空间去供人们揣摩与思考。『拙政园宜两亭』出自白居易诗“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原拙政园的中园和西园分属两家所有,拙政园西园主人堆山筑亭,西家可以在亭中观赏到中园景色,中园主人在花园亦可眺望亭阁高耸的一番情趣,借亭入景,丰富景观,一亭宜两家。『颐和园-玉泉山』玉峰塔影是颐和园借景造园的点睛之笔,在颐和园的昆明湖上,可以远眺玉峰塔。通过玉泉山的玉峰塔和妙高塔拓展了颐和园的空间。

添景常用以小见大手法抑景夹景框景对景漏景障景借景透景『抑景』先藏后漏、欲扬先抑。如进门见假山,则为山抑;见树丛,则为树抑。『添景』远方景观如果中间过渡景观就少了空间层次。添景可以建筑小品、树木绿化等来形成。『夹景』远景视界很宽但不很动人,为了突出理想景色,将左右两侧以树丛,树干,土山或建筑等加以屏障,形成左右遮挡的狭长空间。

『对景』登上亭、台、楼、阁、榭,可观赏堂、山、桥、树木等,这种从甲点观赏乙点,从乙点甲点的方法为对景。『框景』园林建筑中的的门、窗、洞、或者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就是框景。『漏景』是从框景发展而来。框景景色全观,漏景若隐若现,含蓄雅致。漏景可以用漏窗、漏墙、漏屏风、疏林等手法。『借景』有收无限于有限之中的妙用。可以用开辟赏景透视线、突破园林的界限、借虚景等。『障景』障景是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一个规律,就是“一步一景、移步换景”。『透景』美好的景物被高于游人视线的地物所遮挡,须开辟透景线,这种处理手法叫透景。

因地制宜的处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在建造时充分结合地形变化,因地制宜进行处理,灵活应用。“高方欲就亭台,低洼可挖池沼”,把园林景观建筑与自然地形融为一体。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无论多寡,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协调和互相补充,使得建筑美与自然美融糅起来。

◆颐和园的建筑艺术—

皇家园林建筑的典范颐和园是中国清朝时期建造的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皇家园林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方世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105013000012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