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超宽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施工工法(1).docVIP

超长超宽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施工工法(1).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超长超宽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施工工法

1.前言

超长超宽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技术从结构设计、混凝土原材料选择、混凝土的配合比优化、混凝土施工方法和理论计算、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温度监测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和应用,不留置任何形式的变形缝、沉降缝、伸缩缝、后浇带、加强带,不掺加任何微膨胀剂的地下结构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这一新型施工技术,显著提高了地下结构的整体性,加快了整体工程的施工进度,大大提高地下工程的使用性能和防水平安性,有着广阔的开展空间和应用前景。

超长超宽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我公司承建的蓝色港湾工程,并于2007年7月25日通过了北京市建设委员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经检索和专家评议,该工程整体技术成果和质量控制到达了国际先进水平。该技术荣获2007年度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

2.工法特点

2.1地下结构采用分块跳仓浇筑混凝土的方法,取消了沉降缝和后浇带,可提前插入后续施工,缩短工期,降低施工本钱及建筑物后期的使用、维护本钱。

2.2地下结构混凝土中可不掺加任何形式的微膨胀剂和抗裂纤维。

2.3施工方法简便,无特殊的材料和设备要求。

2.4提高了地下结构构件的抗裂性能。

2.5施工缝减少,可降低地下结构的渗漏几率,提高地下结构的防水性能,降低了使用阶段的平安隐患。

3.适用范围

3.1适用于超长超宽大型民用建筑和非重工业建筑地下混凝土结构。

3.2大型建筑是指平面长度超过150m的建筑物;地下混凝土结构是指筏板根底、箱型根底或有承台板的桩根底,地梁、地下连续墙,地下室墙、柱、顶板结构。

4.工艺原理

结构承受变形效应作用是能量转化过程,根据能量守恒原理,输给结构的总能量转化为弹性应变能、徐变消耗能、微裂耗散能和位移释放能。这也就是总的能量通过“抗”而吸收,通过“放”而消散。

本工法采用“抗放兼施,以抗为主,先放后抗”原那么进行施工,通过合理设置跳仓间距,将变形输给结构的总能量转化为弹性应变能、徐变消耗能、微裂耗散能和位移能释放,总能量通过“抗”来吸收,通过“放”而耗散。在施工早期的跳仓阶段,混凝土抗拉强度非常低,充分利用混凝土的结构位移〔如弹性变形、徐变变形等〕释放混凝土的早期应力,即“先放”;后期的封仓阶段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已经有所增长,充分利用混凝土的约束减小应变,即“后抗”,并通过封仓后及时做防水、回填土等措施,防止混凝土结构较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使结构承受的收缩和温差作用减到最小,进而到达控制混凝土裂缝的目的,同时也到达了保证防水质量、加快工程总体进度、降低工程本钱的目的。

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施工工艺流程见图5.1。

图5.1施工工艺流程图

5.2分仓、分块原那么和跳仓施工的间隔时间

分仓、分块原那么:根据结构情况,合理地把大面积〔体积〕地下结构分成假设干块,减少混凝土因为面积〔体积〕增大而增加的收缩应力裂缝。分仓、分块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实施,分块长度一般为35~45m。

5.2.2跳仓法施工间隔时间:

5.3分仓、分块间距计算

分仓、分块间距计算是运用地基上混凝土板的平均伸缩缝间距计算公式计算出不留伸缩缝的间距,也就是分仓、分块间距。

〔L〕=1.5〔5.3〕

式中:L——后浇带平均间距;

E——混凝土早期弹性模量;

H——底板厚度或板墙高度;

Cx——地基或根底水平阻力系数;

α——混凝土线膨胀系数;

T——互相约束结构的综合降温差,包括收缩当量温差;

——钢筋混凝土的极限拉伸,〔1~3.0〕×10-4,根据养护条件、降温速率、混凝土配合比有所不同。

5.4操作要点

5.4.1混凝土浇筑的顺序安排,采取分层连续浇筑,每层厚度为

5.4.2分层浇筑时,宜采用二次振捣工艺,排除混凝土内部多余的气泡,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对混凝土外表进行拍振,必要时抹去混凝土外表浮浆,实行二次抹压,以减少混凝土外表

5.4.3混凝土振捣完成一段后,

5.4.4

5.4.5

5.4.6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大型民用建筑地下结构钢筋混凝土

5.4.7混凝土温度监测

5.4.8大体积混凝土坍落度要求:底板、楼板要求≤120±20mm;墙柱要求

5.4.

6.材料与设备

6.1主要材料和配合比选择

6.1.1

6.1.2砂:选用中砂,级配良好,尽量选用细度模数在2.4~

6.1.3石子:选用质地坚硬、

文档评论(0)

147****42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认真 负责 是我的态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