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課内文言文知识點梳理
《唐雎不辱使命》
《唐雎不辱使命》
一、從通假字,一詞多义,古今义,詞类活用几方面梳理本課实詞:
通假字:
1.故不錯意也(“錯”通“措”,放置)
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黑色)
3.轻寡人与(“与”通“欤”,疑問語气助詞)
4.岂直五百裏哉(“直”通“值”,只,仅仅)
5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
一詞多义:
徒:
1.亦免冠徒跣(光著,動詞)
2.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副詞)
夫:
1.此庸夫之怒也(……的人)
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語詞,無意义)
怒:
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发火)
2.怀怒未发(愤怒,名詞)
使:
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動詞)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两者皆為動詞,前“使”:派遣;後“使”:出使)
然:
1.虽然(這样)
2.秦王怫然怒(...的样子)
与:
1.轻寡人与(通欤,疑問語气助詞)
2.与臣而将四矣(加)
若:
1. 非若是也(像)
2. 若士必怒(這個)假如,假如
古今异义:
1.非若是也(古:這样,如此。今:今常用作判断詞)
2.岂直五百裏哉(古:只,仅仅。今:不弯曲)
3.休祲降于天(古:吉祥。今:常用作休息)
4.以五百裏之地易安陵(古:互换。今:轻易,简朴)
5.虽然,受地于先王(古:虽然這样。今:连詞,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不過”、“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达承认前边的事,但後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6徒以有先生也(古:只。今:徒弟)
7.秦王色挠(古:屈服。今:轻轻地抓)
8長跪而謝之(古:一种坐姿。今:双膝著地。古:道歉。今:感謝或凋落)
9.以頭抢地耳(古:撞。今:抢夺)
10.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古:于是。今:由于)
1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古:予以。今:增長)
詞类活用:
請广于君———
轻寡人与?———轻,形容詞用作動詞,此处的意思是轻视。
伏尸二人,流血五步———伏,使動使用方法,使……伏;流,使動使用方法,使……流
天下缟素———缟素,名詞作動詞,穿戴丧服
与臣而将四矣---数詞活用做動詞,成為第四個人
二、虚詞(以、而、之、者、于)
以:
1.寡人欲以五百裏之地易安陵(用)
2.而安陵以五拾裏之地存者(凭借)
3.徒以有先生也(由于)
4.以君為長者(把)
而:
1.挺剑而起(表修饰,不翻译)動作承接?
2.而安陵以五拾裏之地存者(表转折,不過)
3.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表顺承,不译)
之:
1.而安陵以五拾裏之地存者(构造助詞,的)
2.愿终守之(代詞,指代安陵国土)
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4.長跪而謝之曰(代詞,指唐雎)
5.愿终守之(它)
6.寡人以五百裏之地易安陵(的)
者:
1.以君為長者(……的人)
2.而安陵以五拾裏之地存者(……的原因)
于:
1.受地于先王(從)
2.仓鹰击于殿上(到)
3.請广于
三、特殊句式
1、非若是也——判断句
2、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判断句
3、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判断句
4、受地于先王——状語後置(倒装句)
5、請广于君——状語後置(倒装句)
四、課文内容分析:
【重要内容】這篇文章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一場外交斗争的状况。写的是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開面對面的剧烈斗争,终于保全了安陵国土的故事。
【主題思想】示了弱国安陵可以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体現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場和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布衣精神,揭发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
【文章构造】
第一部分(第1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安陵君委婉地加以拒绝,并派唐雎出使秦国,這一部分是為下面的情节做铺垫。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唐雎同秦王進行针锋相對的斗争的通過。可分两层:
第一层(第2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体現出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場。這种锋利的對立,势必促使双方间的矛盾深入发展。這是斗争的第一种回合。
第二层(第3段),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秦王用“天子之怒”威胁唐雎。對此,唐雎也毫不示弱,立即接過话題,以“士之怒”進行反击,自然而然地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并表达自已要效法他們,意即要跟秦王拼命。并立即付诸行動,“挺剑而起”。這是斗争的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