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易错知识点总结.pdfVIP

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易错知识点总结.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易错知识点总结

单选题

3235

1、用T噬菌体分别侵染培养在含P或S培养基上的两组大肠杆菌,大肠杆菌裂解后,收集裂解液,再分别

2

感染培养在普通培养基上的甲、乙两组大肠杆菌,感染后培养10min,再搅拌离心,得到上清液(内有噬菌

体)和沉淀(大肠杆菌,未破裂),同位素测定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离心管放射强度/%

上清液沉淀

甲组3070

乙组8020

A.噬菌体的DNA可侵入到大肠杆菌细胞内

B.甲组上清液中含有尚未完成侵染的噬菌体

C.乙组沉淀中部分大肠杆菌带有噬菌体外壳

D.甲、乙两组的对照说明DNA是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

答案:D

32353235

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培养大肠杆菌,用P、S分别标记大肠杆菌→用P、S标记的大肠杆菌

3235

培养噬菌体→用P、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普通大肠杆菌→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

A、实验结果表明噬菌体的DNA可侵入大肠杆菌内,而蛋白质外壳留在了外面,A正确;

32

B、甲组用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P元素存在于DNA中,在侵染过程中,DNA进入大肠杆菌中,因

此放射性主要存在于沉淀中,而甲组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有少量噬菌体尚未完成侵染,B正确;

35

C、由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不会进入大肠杆菌中,所以乙组的上清液中含较多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不

35

会产生含S的子代噬菌体,但乙组沉淀中仍有少量放射性,可能原因是搅拌不充分导致沉淀中部分大肠杆菌

带有噬菌体外壳,C正确;

D、该实验中甲、乙两组形成相互对照,甲组用来探究噬菌体的DNA是否进入大肠杆菌内,乙组用来探究噬

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否进入大肠杆菌内,最后证明了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D。

2、图表示有关DNA分子中的部分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x、y分别表示DNA两条互补链中(A+G)/(T+C)的量,则符合甲曲线变化

B.若x、y分别表示DNA两条互补链中(G+T)/(A+C)的量,则符合甲曲线变化

C.若x、y分别表示DNA两条互补链中(A+T)/(G+C)的量,则符合乙曲线变化

D.若x、y分别表示DNA一条链和整个DNA中嘌呤/嘧啶的量,则符合乙曲线变化

答案:C

分析: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

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

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

A、DNA两条互补链中(A+G)/(T+C)的量是互为倒数的关系,此情况不符合甲曲线变化,A错误;

B、DNA两条互补链中(G+T)/(A+C)的量互为倒数,B错误;

C、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两条互补链中(A+T)/(G+C)的量是相等的,此情况符合乙曲线变化,C

正确;

D、由于DNA中A=T,G=C,A+G=T+G,嘌呤=嘧啶,嘌呤/嘧啶始终等于1,但DNA一条链中嘌呤/嘧啶的量不

确定,D错误。

故选C。

3、端粒是存在于染色体两端的一段特殊序列的DNA.端粒学说认为随细胞不断分裂,线性染色体的末端不断

缩短,当缩短至染色体的临界长度时,细胞将失去活性而衰老死亡。研究发现,端粒缩短与DNA复制方式有

关,不易分裂的上皮细胞、软骨细胞端粒酶的活性很低,而分裂旺盛的癌细胞、造血干细胞端粒酶的活性较

高。如图为人体细胞内DNA复制部分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由图可知A物质是DNA聚合酶,该过程可体现出DNA分子复制时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

B.引物是具有3′端和5′端的单链结构且被切除时并不影响DNA分子的结构

C.最后一个冈崎片段的引物切除后无法修复,可能是由于缺少引物,也可能是缺少5′端上游的序列

D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0****61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硕士毕业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