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女大学生依恋取向与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情绪调节目标的中介作用
content目录01引言与背景02理论框架与假设03研究方法04结果与分析05讨论与结论06未来研究方向
引言与背景01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健康中国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的重要性,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预防恶性事件发生。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频发,跳楼、犯罪等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促使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出台行动计划,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情绪稳定的关键情绪良好稳定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对维持正常社会交往、追求幸福生活至关重要,需具备有效的情绪调节能力。
情绪调节在大学生中的作用情绪调节的重要性情绪调节是大学生维持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的关键,帮助他们应对学业、人际关系和生活压力,促进情绪稳定和幸福感。情绪波动的挑战大学生面临环境变化、学业竞争和社交压力,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抑郁和愤怒,情绪调节策略成为应对这些挑战的有效工具。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有助于大学生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提高学习效率,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生,是促进整体健康和福祉的重要因素。
理论框架与假设02
依恋理论概述依恋理论起源依恋理论由JohnBowlby提出,强调早期与看护者互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形成内部工作模型,指导后续人际关系。依恋类型成人依恋通过依恋回避与依恋焦虑两个维度测量,高回避者避免亲近,高焦虑者渴望亲密,两者均影响情绪调节。依恋与情绪调节依恋取向塑造个体情绪调节策略偏好,高依恋回避倾向抑制表达,高依恋焦虑倾向夸大情绪体验,影响调节方式。
情绪调节目标的概念情绪调节目标定义情绪调节目标是个体在调节情绪时追求的具体目的,包括想要体验的情绪类型和调节情绪的原因。享乐目标享乐目标指个体追求积极情绪体验,如快乐、满足感,避免消极情绪。工具性目标工具性目标基于特定目的,如维持人际关系、提升自我形象或应对压力,而非单纯的情绪体验。目标的多样性情绪调节目标多样,包括反享乐目标(追求消极情绪)、印象管理目标(维护外在形象)和亲社会目标(促进社会和谐)。
研究假设01依恋与策略依恋取向显著影响情绪调节策略,回避型倾向使用抑制策略,焦虑型倾向使用非适应性策略。02依恋与目标依恋取向显著影响情绪调节目标,回避型倾向反享乐目标,焦虑型倾向反享乐、亲社会及印象管理目标。03目标中介作用情绪调节目标在依恋取向与情绪调节策略间起中介作用,影响策略选择。04策略与健康不同策略影响心理健康,有效策略促进情绪稳定,非适应性策略可能导致心理问题。
研究方法03
样本与数据收集样本选取本研究采用方便取样法,面向高校女大学生发放问卷,共回收800份,剔除无效和缺失问卷后,有效问卷774份,有效率高达96.75%。样本构成样本涵盖大一至大四及研究生,年龄范围17至29岁,平均年龄20.83岁,体现了研究对象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数据收集通过问卷星平台进行问卷发放与回收,确保数据收集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同时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研究工具与变量亲密关系经历量表采用李同归等修订的量表,包含36题,测量依恋焦虑和回避两个维度,评分范围1至7,得分越高表示程度越深。情绪调节目标量表Eldesouky等编制,共18题,考察享乐、反享乐、表现、亲社会及印象管理目标,评分1至7,反映追求频率。情绪调节问卷王力等修订,含10题,评估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策略,7点评分,得分高表示使用频率高,策略偏好明显。认知情绪调节问卷朱熊兆等修订,36题,测量适应性和非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5点评分,揭示个体面对正负事件的调节倾向。
结果与分析04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01偏差检验必要性为确保研究数据的有效性,需检查是否存在共同方法偏差,这可能影响变量间的真实关系。02Harman单因子检验采用Harman单因子检验,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20个,第一因子解释变异量为15.04%,低于临界值(40%)。03结果解读第一因子解释变异量未超过临界值,表明研究数据不存在明显的共同方法偏差,确保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04研究有效性确认通过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研究得以排除方法偏差对结果的影响,增强了研究设计的严谨性和数据的可信度。
变量间相关性分析依恋回避与策略依恋回避与表达抑制策略显著正相关,与认知重评策略负相关,提示回避型个体倾向于抑制而非调整情绪。依恋焦虑与策略依恋焦虑与表达抑制、非适应性认知策略正相关,与适应性认知策略微弱正相关,表明焦虑型个体情绪调节策略的复杂性。情绪调节目标关联反享乐目标与表达抑制、非适应性策略正相关,与认知重评策略负相关,反映目标导向的情绪调节偏好。印象与亲社会目标印象管理与亲社会目标广泛正相关,涉及多种情绪调节策略,体现个体在社交中调节情绪的多元目标。
中介模型分析模型构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