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苍南叫停大渔湾围垦工程
沈建波,施力维,胡丹
?
本报讯“美丽的大渔湾,终于能留给子孙后代了!”这些天,随着苍南县叫停大渔湾围垦工程,这一消息在当地不胫而走。
11月22日,苍南县向省海洋与渔业局上报:县委、县政府经审慎研究,作出放弃大渔湾围垦工程的决策,以保留原生态的自然海湾。
?“围或不围,其实是两种发展理念之争。”苍南县委书记黄荣定说,生态环境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再不能走粗放发展的老路。县里对实施这项重大工程一直在犹豫,党的十九大把绿色发展提到新高度,促使县里下决心停了工程。
大渔湾位于苍南东部海岸线中心,全长约39公里。作为温州最大的海湾之一,这里浅海滩涂资源丰富,拥有鱼类、甲壳类等近百种底栖生物。但当地土地资源稀缺,10多万农民的人均耕地不到一分。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县人大代表联名要求围垦,解决人多地少难题,但因资金和技术问题没有进展。
2008年,苍南县经论证正式启动大渔湾围垦规划,并获国家海洋局批复。这一项目总规划面积达2.48万亩,围堤约6543米,总投资超过10亿元。项目建成后,可望新增建设用地上万亩。县里准备在此新建一座农民城,带动周边产业发展。此后,当地修建了两条简易施工公路,为工程做前期准备。
随着项目推进,因担心海洋生态环境遭破坏,反对意见逐渐增多,引起苍南县领导重视,开工时间一再推迟。有专家调查指出,围垦工程将破坏海域生物多样性,仅海洋生物将损失近1900吨;堤坝建成后,还将改变水域内海流,造成泥沙淤积,海水富营养化和出现赤潮的可能性大增。
大渔湾3000多养殖户的生计也让当地干部焦虑。作为全国最大的紫菜产区,这里年产鲜品近7万吨,去年产值达10亿元,周边有13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因此摘帽。而围垦工程将不可避免地改变水生态,毁掉紫菜养殖业。
“越往后,注重长远发展、要求退围还湾的呼声越高。”原大渔湾围垦指挥部负责人姜祝成说,不少干部和专家呼吁放弃围垦,认为“保护原生态就是最大政绩”。在充分听取专家、渔民等的意见,并经多次讨论研究后,县里决定中止工程。
这场历时30年的人海之争就此终结。如今,大渔湾围垦工程已被“蓝色海湾”项目取代,苍南在此开展海岸线整治修复,发展生态旅游和休闲渔业。县海洋与渔业局局长张贻聪说:“这里正打造浙江最美海岸线,最终实现人海共赢。”
苍南叫停大渔湾围垦工程
作品标题
苍南叫停大渔湾围垦工程
参评项目
消息?
语种
中文
作者(主创人员)
沈建波,施力维,胡丹
编辑
沈建波,徐月萍
刊播单位
浙江日报
首发日期
2017年12月18日
刊播版面(名称和版次)
要闻???1?
作品字数(时长)
900字
采?作
编?品
过?简
程?介
围海造地曾是我国沿海地区破解土地资源稀缺问题的普遍做法,虽然满足了一时发展之需,却带来沉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教训极为深刻。党的十九大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绿色发展成为一项重大的时代课题。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获悉苍南县大渔湾虽获国家海洋部门批准,但当地仍多方征求意见、主动放弃围垦这一消息,记者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重大新闻价值,立即赶往当地采访,既实地踏勘海岸线,又接连采访当地渔民、机关干部、环保专家,以简约的文字精准还原当地持续30年的这场围垦争论,从人海之争的矛盾冲突,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取向,凸显时代之变和发展理念之变,反映了进入新时代人们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奋发作为的新气象和新境界。
社
会
效
果
这篇独家报道一经刊发,迅速产生全国性的反响,人民网、新华网等各大主流网站和众多新闻客户端纷纷转载,据不完全统计,省内外有40多家传统媒体跟进报道。作为国家海域综合管理创新试点城市,温州市专门召开会议听取大渔湾“退围还海”的相关报告,要求苍南积极创建海域资源资产化管理和渔村振兴的样板,并努力推广到全省乃至全国。
初?推
评?荐
评?理
语?由
这篇报道反映的事件典型、问题深刻、主题重大,阐述了绿色发展理念的重大现实意义。2017年国家海洋督察发现,有些地区违规围填海问题突出,苍南县却在获得国家有关部门审批的情况下主动放弃围垦工程,报道紧紧围绕这一新闻事件,以发展理念之变为报道主线,从过去的人海之争到如今的人与自然成为生命共同体,“滴水见阳光”,深刻揭示了新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和现实针对性。报道结构精巧,主题鲜明,文字凝练,行文流畅,有很强的可读性、指导性、艺术性,不长的篇幅浓缩且清晰传递了中国社会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尤其是发展方式和发展理念的深刻变迁,在矛盾冲突和演化中得以尽情展示。
附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6届二等奖 人物通讯 一对80后“羊倌”的辩证人生观.doc
- 26届三等奖 四合院里私挖18米深地下室致塌陷.doc
- 27-3 文字消息 角度 独家报道 引江济淮为候鸟调整方案.doc
- 27-3 文字消息 角度 新 我市公布首批11个“蜗牛奖”事项.doc
- 27届二等奖 事件通讯 我国资本市场开放迈上新台阶.doc
- 27届二等奖 探秘“墨子号”.doc
- 27届三等奖 《更路簿》:再不保护就来不及了.doc
- 28-2 工作通讯 共享单车停放难倒13条热线.doc
- 28-2 工作通讯 一只羊的“诞生史”——我省培育高山美利奴羊的阶梯式创新之路.doc
- 28-2 文字消息 结尾 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