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人民版复习配套课时作业:26含答案.docVIP

高考历史人民版复习配套课时作业:26含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时作业(二十六)

一、选择题

1.汉武帝接受桑弘羊的建议:“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郡国,各往往置均输、盐铁官。”这一措施()

A.旨在推行郡国并行制

B.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水平

C.抑制了地方经济独立

D.不利于官营手工业发展

答案:C解析: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将盐铁的经营权收归中央,对于地方经济的独立起到了抑制作用,故选C。推行郡国并行制始于汉高祖时期,不是汉武帝时期,且题干材料主要涉及经济层面,与政治制度无关,A项错误;实行盐铁官营与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无关,B项错误;盐铁官营本身是官营手工业的具体表现,D项错误。

2.“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钢。”材料描述的我国古代冶炼工艺技术产生于()

A.夏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宋元时期

答案:C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掌握灌钢法,即将生铁和熟铁按一定比例调配,加热后再锻造。材料意思为,把生铁继续锻烧,用重物打锤,用几个晚上的时间炼成钢,故选C项。

3.《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人工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我国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的私营

B.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

C.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

D.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

答案:B解析: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棉纺织生产的主要形态是耕织结合的家庭手工业形式,棉纺织业是依附于农业的副业,其生产目的是自给自足,从经营的规模上看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这就不能形成大规模的生产,故选B。从宋代到明代,棉纺织品已逐渐成为人们衣着的主要原料,棉纺织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仅次于农业,政府没有对棉花私营进行禁止,A项错误;棉花早在秦汉时期已经传入中国,C项错误;外来棉纺织品的竞争主要是在鸦片战争之后,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大量外国棉纺织品涌入,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在明朝中后期的纺织行业中已经出现,因此,外国商品的涌入不是棉纺织业没有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D项错误。

4.明正德年间的《松江县志》记载:松江“俗务纺织,不止乡落,虽城中亦然,里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闲。织者率日成一匹,有通宵不寐者。田家收获,输官偿息外,未卒岁,室庐已空,其衣食全赖此”。材料反映了()

A.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B.小农经济走向衰落

C.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C解析:“里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闲”反映了家庭手工业产品进入市场的情况,故选C。由材料“田家收获,输官偿息外,未卒岁,室庐已空,其衣食全赖此”表明,是和农业相结合的家庭手工业,而不是私营手工业,A项错误;材料主题围绕家庭手工业展开,没有反映小农经济的衰落,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关于手工工场或雇佣关系的信息,D项错误。

5.唐朝时已出现白瓷,邢窑白瓷名满天下。《匋说》记载:古代烧制白瓷,必先用磁石在釉水中搅动,吸走铁屑,这样烧制出的白瓷才不会有黑斑。这种方法开创了现代磁法选矿的先河。这表明()

A.中国古代科技推动手工业发展

B.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形成

C.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

D.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古代白瓷烧制法对现代工业的推动,A项说法正确;B、C、D三项说法材料信息体现不出,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A。

6.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A.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

B.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

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

答案:B解析:本题材料中描述的汉代漆杯底部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的名字,这说明官营手工业生产专业分类细化,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说明手工业由官府掌控。所以本题选B。

7.宋元的棉织品得到迅速发展,逐渐取代麻织品成为大众衣料,松江棉布被誉为“衣被天下”。到了明朝,棉织品生产更是已遍及全国各地,仅官府需要的棉布即在1500万匹至2000万匹。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棉花引入中国 B.政府大力支持

C.小农经济发展 D.棉纺技术改进

答案:D解析:材料中“松江棉布被誉为‘衣被天下’。到了明朝,棉织品生产更是已遍及全国各地,仅官府需要的棉布即在1500万匹至2000万匹”主要说明由于棉纺织技术发展,出现材料情景,故D项正确。

8.湖北大冶铜绿山战国古铜矿遗址出土的采掘工具共14件,其中铁制工具13件(即铁斧4件,铁锤2件,六角形铁锄2件,鑺1件,铁钻3件,铁耙1件),另一件是木槌。这说明当时()

A.青铜时代已经结束 B.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C.牛耕得到较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234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123456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