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解析答案站内搜索同名解析版或带答案
解析答案站内搜索同名解析版或带答案
一、选择题
1.(2024·西安高三联考)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关于“三农”问题文件的关键词有:土地改革、合作化、人民公社。这三个关键词都表明()
A.农村生产关系不断调整
B.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复杂性
C.农业工作处于中心地位
D.土地所有制发生根本变革
2.1951年毛泽东在给刘少奇的一封信中说:“合理地调整现在的工商业,切实而妥善地改善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据此可知()
A.恢复国民经济的措施成效显著
B.我国当时仍在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
C.公有制经济已在中国建立起来
D.我国当时社会已经完成工商业改造
3.(2025·南昌高三测试)1951年2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了“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思想。会议决定,自1953年起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并要求立即开始编制五年计划的准备工作。这反映了新中国()
A.经济战略符合国情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计划经济体制形成
D.国民经济的恢复
4.下图是1955年11月23日,当时全国最大的私营百货商店上海市永安股份有限公司经政府批准实行公私合营。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工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B.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变化
C.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D.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5.(2025·包头高三调研)1953年,针对长春汽车制造厂建厂中的诸多困难,中共中央指示“责成各有关部门对长春汽车厂的建设予以最大的支持,力争三年内完成”。1956年,该厂建成投产。这体现了()
A.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B.“一化三改”助推工业化建设
C.国家组织能力的强大
D.苏联政府提供大量无偿援助
6.(2024·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联考)据统计,1953—1957年,中央财政直接组织的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45.4%,地方(省、县两级)财政组织的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54.6%;而中央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74.1%(含地方上交的收入),地方财政支出仅占25.9%。这一收支体制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A.保证充足财力进行重点建设
B.推动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开展
C.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奠定基础
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针对社会上出现的粮、棉、油及某些副食品严重短缺现象,中央政府在1950年10月提高粮棉比价;1953年10月实行粮棉统购统销后再次提高棉粮比价;1956年调低重工业产品调拨价格等。而对蔬菜一类的商品则提倡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见面,在价格上允许有一定的灵活性。这说明中央政府()
A.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需求
B.确保社会主义制度完善
C.实行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
D.完全照搬苏联经济模式
8.从1953年开始,地质、煤田、建材等部门在河南相继建立了地质勘探队,在1953—1958年上半年期间,对平顶山、焦作、鹤壁、宜洛煤田的部分井田进行了勘探,对禹州、汝州、新密煤田也作了一些工作,共提交煤工业储量近20亿吨。这是为了()
A.适应生产关系的变革
B.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体系
C.突出河南经济领先的地位
D.顺应“一五”计划建设需要
9.1959年毛泽东在谈到当年经济任务时说:“工业任务、水利任务、粮食任务都要适当收缩。我们这一次唱个低调,把脑筋压缩一下。”这一指示()
A.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热情
B.意在开启经济体制改革序幕
C.有效清除“左”倾错误影响
D.意识到经济建设中存在问题
10.1961年初,在中共八届九中全会上,毛泽东讲道:“希望1961年成为调查研究年,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现在我们看出了一个方向,就是同志们要把实事求是的精神恢复起来。”毛泽东发起这一号召主要是因为()
A.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B.“双百”方针贯彻不力
C.国民经济形势出现根本好转
D.“左”倾错误危害严重
11.1965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235亿元,比1962年增长55%,1963年至1965年,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5.7%,超过了“一五”期间的速度。这说明()
A.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上完成
B.工业落后面貌开始得到了改变
C.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
D.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逐渐显现
12.“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对此记述有领导撰写的传记或回忆录、政府部门编写的资料、纪实文学、影视作品、厂史、厂志、学者论文、三线建设亲历者撰写的相关著述等。由此推知()
A.历史呈现方式有多元化特点
B.工厂和政府部门掌握的史料丰富
C.纪实文学能客观反映当时现实
D.厂史、厂志是最可信的史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年高考历史知识梳理总结及核心试题课时1 雅典民主政治与人文精神的起源(带解析).doc
- 2025年高考历史知识梳理总结及核心试题课时2 从抗日战争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带解析).doc
- 2025年高考历史知识梳理总结及核心试题课时2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与科教文化(带解析).doc
- 2025年高考历史知识梳理总结及核心试题课时2 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兴起与发展(带解析).doc
- 2025年高考历史知识梳理总结及核心试题课时2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新思潮”的兴起(带解析).doc
- 2025年高考历史知识梳理总结及核心试题课时2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带解析).doc
- 2025年高考历史知识梳理总结及核心试题课时2 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带解析).doc
- 2025年高考历史知识梳理总结及核心试题课时2 秦汉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带解析).doc
- 2025年高考历史知识梳理总结及核心试题课时2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带解析).doc
- 2025年高考历史知识梳理总结及核心试题课时2 宋元时期的社会经济(带解析).doc
-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总结与练习 训练24 新时期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带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总结与练习 训练25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生活的变迁(带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总结与练习 训练26 新时期的理论创新和现代中国科教文化(带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总结与练习 训练27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与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带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总结与练习 训练28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带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总结与练习 训练29 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带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总结与练习 训练30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带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总结与练习 训练31 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共和制的确立(带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总结与练习 训练32 西方代议制的扩展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带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总结与练习 训练33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带答案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