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部编九下语文《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教案 (1)教学设计资料教育教学资料整理.docxVIP

中小学部编九下语文《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教案 (1)教学设计资料教育教学资料整理.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词独特的形式特点,体会词独特的抒情方式。

2.通过诵读,感知词独特的节奏、韵律。并由读入景、由景入情。熟读成诵、熟读精思。

3.通过重点意象及典故解读,把握诗词意蕴,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感受相同词人的不同词作风格,以及多样的情感内涵。

4.背诵默写。

二、教学难点

1.了解词独特的形式特点,体会词独特的抒情方式。

2.重点意象、典故的解读。

3.理解词所蕴含的思想内容,把握词人抒发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利用早读让学生熟读诗词。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注音,做好课前预习。准备学案,让学生对词人及词作历史背景有所了解。

1.齐读诗歌,整体把握

教师追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除了苏轼以外,宋代豪放词的代表作家还有一位是谁?

(辛弃疾)

2.请一位同学帮助大家回忆一下辛弃疾的生平。

辛弃疾出生于金国,后发动起义,抗金投宋。归顺宋朝后,辛弃疾一心想帮助宋朝收复中原,多次上书朝廷,但无奈与朝廷主和派意见相左,最终意见没有被采纳。我们接下来要欣赏的这《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是辛弃疾已归顺南宋十二年后,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中秋之夜所作。此时的辛弃疾在建康(今南京)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

3.请同学们齐读诗词,思考问题。中秋之夜最是赏月之时。

(1)既是中秋之夜所作,词中哪些语句提到了月亮?辛弃疾看到的月色是什么样的?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

(典故)斫去桂婆娑

(2)对于中秋月景,辛弃疾觉得美吗?

被白发,欺人奈何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3)辛弃疾在中秋之夜除了赏月,还看了什么?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4)辛弃疾赏月、俯视中华大地的心态如何?

相比于《破阵子》一词,情绪明显低沉失落。

4.总结概括

这是一首即席寄兴之作。月到中秋,仿佛一面刚刚磨过的铜镜。月轮转动,暗示着时光的流逝。白发不请自来,词人忍不住问月中嫦娥:这不是欺负人,又是什么?面对良辰美景,词人可能想到了沦陷的北国。他要乘风飞去,到万里高空去看一看魂牵梦绕的山河。月中的桂树虽婀娜婆娑,却遮蔽了月光。杜甫早就说过要是砍掉它,人间的清辉应该更多。朝廷中那些阻碍北伐的人,不正像这月中桂树吗?词人在咏月,更是在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问月的情趣与隐喻的含义融为一体,耐人寻味。阅读时,要注意体会词作丰富的想象力,以及托物言志的写法。

四、补充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苏轼和辛弃疾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接触了他们除了“少年轻狂、壮士豪情”之外,更为细腻真实的情感。请你将《江城子·密州出猎》和《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和《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一起,分别对比诵读,仔细体会其中不同的思想情感,读出各自独特的情感内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风的故乡 清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风的故事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