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教学设计【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pdfVIP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辛亥革命是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所导致的一次革命能量的大规模释

放,是社会矛盾激化、内忧外患加重的必然结果,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顶峰,是资产阶级三

次救国方案中承上启下的行动,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但因中国资产阶级主观

上的不成熟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过于强大)而功败垂成,这是中国

特殊国情所决定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中华民国的成立等史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归纳历

史知识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述历史件的能力。

2、通过探究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评

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教材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

2、通过历史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历史、思辨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应珍惜

时间,勤奋学习。

2、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

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

3、通过对孙中山主要事迹的学习了解,让学生体会孙中山先生与时俱进和为中

国革命献身的精神,增强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根据课标确定本课重点是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意义以

及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6

【教学难点】

如何探讨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原因,以及辛亥革命有何局限性。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时局图》和民主革命家陈天华先生的《猛回头》来导入本课,使学生认识到

中国当时的艰难处境。

讲授新课

一、鸦片战争的原因

教师讲述武昌起义过程

出示资料: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简表:

【设计意图】说明武昌起义的必然性:组织准备。

出示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法国明信片上列强在瓜分中国》,创设情境。

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我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踵接;瓜分

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

——《兴中会章程》

【设计意图】说明武昌起义的必然性:民族危机。

出示资料: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陈天华《警世钟》

“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

出示资料:1895年广州起义后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

不绝于耳”。

1900年惠州起义后“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

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渊”。——孙中山

——雷颐《细说晚清七十年》山西出版集团2011:280

【设计意图】说明武昌起义的必然性:思想宣传。

出示图片:兴中会和同盟会领导的武装起义

出示资料:“1902年到1911年,各地起伏生灭的民变多达1300余起,平均每两天半发生一

2/6

次。”——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313

【设计意图】说明武昌起义的必然性:革命实践。

展示材料,创设情境:

清政府改革大事记

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施“新政”。

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国考察各国宪政。

1906年,清政府下诏“仿行宪政”。

1911年,清政府的第一届内阁宣告成立

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皇族)

内阁协理大臣:那桐(满族)、徐世昌(汉)

外务大臣:梁敦彦(汉)民政大臣:善耆(皇族)

度支大臣:载泽(皇族)学务大臣:唐景崇(汉)

陆军大臣:荫昌(满族)海军大臣:载洵(皇族)

司法大臣:绍昌(皇族)农工商大臣:溥伦(皇族)

邮传大臣:盛宣怀(汉)理藩大臣:寿耆(皇族)

出示材料:

1910年1月、6月、10月相继举行“速开国会”的请愿运动,曾遍及了16个省,牵动过数十

万人,光是参与签名者,就达20万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社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1****048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