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案例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医校结合”模式的实践研究.docx

开题报告案例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医校结合”模式的实践研究.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开题报告案例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医校结合”模式的实践研究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1.宏观背景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等政策文件要求以及教育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4722号建议的答复中提到了要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合作共同体,加强医校合作,推动各地学校与当地精神卫生机构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随着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对教师鉴别和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途径也亟待更多探索实践。

2.微观背景

(1)教师应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有待提升,需要外界支持具体表现在教师在面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时,对于准确辨别心理问题的类型、识别心理问题的风险的能力不足,并对实施转介后医疗工作模式不甚了解,专兼职心理教师在实施教学和辅导等过程中仍需具备更高的专业水平。主要原因是现阶段区域内教师资源不均衡,实际工作中缺乏相关技能的针对性和系统性的培训,需要医院等外界机构为教师提供成长支持。

(2)对于存在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学校和医院没有良好衔接具体表现在有些被转介给医院的学生讳疾忌医,拒绝诊断、治疗;有些被医院确诊的学生担心药物的副作用,擅自减少服药剂量或自行停药,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加重。这些情况既不利于学生康复,又给学校教育管理带来诸多问题。主要原因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明确规定,心理咨询师不得从事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只能转介给医院。但在现实生活中,学校与医院在应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工作中,尚未建立沟通合作渠道。因此,推行医校合作模式显得尤为需要。

(3)缺乏针对中小学阶段的较为成熟的“医校结合”工作模式具体表现在对于广大中小学来说,心理健康教育“医校结合”领域的探索还在最初阶段,许多教师与精神卫生机构协作的需求日益增强,但受限于个人能力,缺乏团队引领以及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医校结合”的模式亟须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主要原因是目前“医校结合”形式的尝试大都集中在医院与高校的合作中,新时代背景下各级教育部门已提升了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医校结合”工作的重视程度,但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相关活动的开展、有效经验的积累、成熟模式的创建还需要更多的实践。

(二)研究意义

本研究用调查研究、文献研究、行动研究等研究方法,调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医疗方面的实际需求,调查中小学“医校结合”工作现状,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如何有效开展医校结合相关实践的方案,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应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同时搭建平台,建立学校和医疗卫生机构的多方合作,形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医校结合”新模式;并整合多方资源,形成“家庭—学校—医院—社区—社会”的全方位合作长效机制。

二、概念界定

“医校结合模式”是指医院与学校共同建设一个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通过学校与医院的合作,实现教育与医疗的有机结合,为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提供更好的平台和资源。本课题研究中的“医校结合模式”指的是为了有效整合医疗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综合多重干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所搭建的集“咨询、诊断、治疗、督导、培训”为一体的较为成熟的工作机制,依托该模式可以规范化、制度化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医校合作工作。

三、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

纵观国外相关理论和研究发现,医校结合模式的理论依据是美国精神病学家和内科专家恩格尔(Engel)于1977年首次提出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他认为生物医学模式只关注导致疾病的生物化学因素,而忽视了社会、心理的维度。为了实现有效的治疗和卫生保健,必须综合考虑病人心理及生活的社会环境因素。“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许多国家对此开展了积极的探索。

(二)国内相关研究

本课题组通过中国知网对中小学心理健康“医校结合”领域内容进行了查询。课题组以“医校结合”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截止到2024年3月,关于“医校结合”相关的期刊和硕博论文共29篇,从2008年起研究文献每年基本以0-3篇的篇数积累。其中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医校结合”的研究文献有3篇,仅占比10.34%。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医校结合”有2篇初中的研究文献,有1篇中小学的研究文献。

1.心理健康教育“医校结合”模式在高校、中小学的研究谭咏梅(2021)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医校合作”模式构建研究》中对“医校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探索构建“预防-咨询-敢于-服务”的适用于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合作模式。朱久良(2022)在衢州二中成立了专家工作室,搭建了“医校结合”六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0****514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二级建造师持证人

分享知识,传播快乐!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3月19日上传了二级建造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