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二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选择题限时练(3).docVIP

高中地理二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选择题限时练(3).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4页共NUMPAGES5页

选择题限时练(三)

(限时:40分钟)

选择题限时练第43页?

气流在移动中遇到山地,沿山坡抬升凝结成云,这种因地形抬升而形成的云称为地形云,极具观赏价值的地形云主要有旗云(图1)和帽状云(图2)。据此完成1~2题。

1.旗云和帽状云形成的大气环境分别是()

A.气流强劲气流强劲

B.气流稳定气流稳定

C.气流稳定气流强劲

D.气流强劲气流稳定

2.帽状云多出现在()

A.平坦的高原 B.低缓的丘陵

C.孤立的高山 D.连绵的群山

答案:1.D2.C

解析:第1题,由图1可知,气流顺迎风坡爬升至山顶时被强风阻挡,不得不“掉头”,形成旗云,且云层上空为上行空气,因此旗云形成时气流强劲,不稳定;由图2可知,气流顺迎风坡爬升,在峰顶冷却饱和,且周围盛行下行气流,气流稳定。第2题,平坦的高原和低缓的丘陵达不到水汽抬升而凝结成云的条件;连绵的群山高差不大,且高空气流易变得紊乱,不易形成稳定气流,很难形成帽状云;孤立的高山处,气流被山体抬升,山顶附近大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可达到气流凝结条件,且山顶气流稳定,易形成帽状云,C项正确。

杞麓湖位于云贵高原,为封闭型断层陷落湖盆,无明显的地表径流出口。沿湖平原是当地重要的农耕区。下图为杞麓湖某采样点部分时段沉积物平均粒径、碳酸盐含量的变化曲线图。该湖泊沉积物的粒径及其碳酸盐含量与湖泊水位呈显著负相关。据此完成3~5题。

3.杞麓湖为淡水湖,其原因最可能是该湖()

A.湖中有泄水暗河

B.降水量远超蒸发量

C.气温低,蒸发弱

D.多冰雪融水汇入

4.Ⅰ时期,湖区的气候特征最可能是()

A.湿热 B.冷干

C.冷湿 D.干热

5.研究发现,Ⅲ时期降水丰富,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却呈波动上升趋势,原因最可能是()

A.气温显著下降

B.农业引湖灌溉

C.径流汇入增加

D.入湖泥沙减少

答案:3.A4.C5.B

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该湖位于云贵高原,为封闭型断层陷落湖盆,断层中可能有泄水暗河,使得湖泊盐分外泄,形成淡水湖。第4题,由材料可知,该湖泊沉积物的粒径及其碳酸盐含量与湖泊水位呈显著负相关。读图可知,Ⅰ时期湖区沉积物的粒径偏小,碳酸盐含量偏低,因此该时期湖泊的水位应该偏高,即蒸发弱、降水多,故Ⅰ时期的气候特征最可能是冷湿。第5题,Ⅲ时期的全球气候特征是气候变暖,并没有出现气温显著下降的特征;“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却呈波动上升趋势”说明此时湖泊水位较低,所以可以推测出,此时虽然降水量大,但用水量可能更大,导致湖泊水位较低,再加上该湖周边为重要农耕区,所以最有可能是农业引湖灌溉,使湖泊水位下降,B项正确;径流汇入增多会导致湖泊水位升高,碳酸盐含量应下降;湖泊周边是重要农耕区,受人类农耕活动的影响,水土流失应有所增加,入湖泥沙应呈增加趋势。

我国风筝文化历经两千多年,受自然环境、地域文化的影响,不同地域的风筝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昆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属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昆明的“滇蜂”风筝(图1)造型最早是由北京的“沙燕”风筝(图2)转变而来,为了增强放飞效果,保证在当地稳定飞行,“滇蜂”增大了翅膀的后拉角度,使风槽变深、变陡;同时因长尾风筝在空间相对窄小的场地不易放飞,“滇蜂”舍去了“沙燕”风筝尾巴的部分,放大了翅膀的比例。据此完成6~7题。

6.由“沙燕”风筝到“滇蜂”风筝造型的变化,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

①风力大、风向多变②风力小、风向稳③地势高、起伏大④降水多、湿度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艺人对“滇蜂”的外形不断进行改造,出现了童子型、歪桃型、寿星型、几何型等各种形状的风筝,出现这种变化的主导因素可能是()

A.技术 B.市场 C.政策 D.原料

答案:6.C7.B

解析:第6题,“滇蜂”增大了翅膀的后拉角度,使风槽变深、变陡,主要是适应当地风力大、风向多变的特点;同时因长尾风筝在空间相对窄小的场地不易放飞,“滇蜂”舍去了“沙燕”风筝尾巴的部分,放大了翅膀的比例,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地势高、起伏大的特点。风筝造型变化跟降水、湿度关系不大。第7题,“滇蜂”外形发生改变,主要是为了适应多变的市场。

(全国甲卷)近年来,吉林、河南两省相继提出实施“秸秆变肉”工程和“秸秆变肉换奶”计划。一是重点推进秸秆饲料化进程(吉林、河南秸秆产量分别为4000万吨和6550万吨);二是稳妥推进具有良好经济与生态意义的“粮改饲”工作,即在玉米产区规模化种植青贮玉米、甜高粱、苜蓿等饲料作物,以满足肉牛等发展需求。据此完成8~10题。

8.导致吉林、河南两省年秸秆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年降水量 B.作物结构

C.耕地质量 D.作物熟制

9.在玉米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业写手t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