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及代表人物和理论.pdf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及代表人物和理论.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及代表人物和理论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及代表人物

1.质量检验阶段

这一阶段一股是指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30年代。也即从欧洲工

业革命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这一阶段质量管理活动的特点在于,从观念上看,仅仅把质量管

理理解为对产品质量的事后检验;从方法上看,是对已经生产的产品

进行百分之百的全数检验,采用剔除不合格品来保证产品的质量。从

质量管理的执行者来考察,这一阶段又可分为三种不同情况:开始,

由工人自己来完成对自己生产的产品的检验;其后,随着生产力发展、

生产分工的全面推进和以美国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思想的提出,

分工由生产分工进入管理职能分工,质量管理的职能从生产工人中明

确地划分了出来,由工长专门监督、检查对计划、设计、产品标准等

项目的实施,这实际上是为逐步形成职业性的检查岗位、部门和人员

作了准备;最后,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专职检验人员、部门终于从

工长完全脱离了出来成为一个职能部门。

在这一阶段,要实施有效的检验,必须对产品是否合格确立一个

标准,这里必须提到两个重要的历史事实,一个是产品的标准化问题;

另一个是公差界限问题。因为这两个问题的提出和实施为质量管理的

进一步发展作了必不可少的技术准备。

所谓标准化问题是指,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的发展,工厂

工人的劳动生产率的几倍、几十倍甚至成百上千倍高于手工业工人,

生产产品的大幅增长要求零部件系列化和标准化,从而达到互换性,

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这一生产要求又促使了精密量具的生产

和应用。在18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的这种标准化生产模式取得了巨

大成功。引起了欧洲各工业国家的广泛关注。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

实际上已经认识到一台机器再精密、调试得再准确、操作工人再熟练,

但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特征不可能只取一个数值,这已由精密量具的

使用而得到证明。这种认识是十分必要的,人们于是提出了公差界限

的问题。在1840年左右,美国提出生产者对装配的零部件规定一个公

界差;1870年更加明确规定,超出公差界限即为不合格品,从而保证

装配的零部件的通用性、互换性。公差界限概念的提出,实际上反映

了人们对产品质量水平和产品经济性的相互约束的新认识,反映了人

们追求质量水平和经济性最佳组合的一种新思考。

这一阶段的质量管理有两个问题是必须要解决的,一是事后检验

无法在生产过程中就对质量进行预防和控制,当不合格的产品大量出

现时,人们已无法加以制止。因此探索新方法,势在必行。二是全数

检验成本太高,当产品检验有破坏

性时,这种检验的可行性就成大问题了。于是人们必须思考是否

可以只检验少数产品就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这些思考为新的质量管

理方法的产生作了前期淮备。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代表人物:休哈特

这一阶段一般是指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

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的贝尔实验室的休哈特。

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成立了两个课题的研究组,一

个研究组从事过程控制,体哈特主张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应事先做好

生产设备的调试工作、生产环境的整顿工作、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的

培训工作,并要求生产人员在生产过程中规范操作,保证生产过程处

于技制之中从而达到稳定的目的。体哈特的具有里程婶意义的贡献在

于,首创了生产过程的监控工具——控制图,并于1931年出版了《产

品质员的经济控制》一书,这本专著奠定厂质量控制理论的基础。

休咕特首创控制图,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实

践背景。因为休哈特工作的贝尔实验室是研究自动电话机的。在当

时.每部电话机有201个零件,而实施电话机之间的通讯其装置更为

复杂,要有11万个零件,生产电话机和通讯装置的材料不但数量较多,

而且价格昂贵。于是如何在生产中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成为一个必须

突破的难题。当时数理统计的理论已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又为休

哈特的控制图的发明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理论基础。数理统计的理论需

要在实践中寻找应用新领域,而休哈特的工作实践又需要新的理论工

具以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两者的交融点上,休哈待的控制图在生产实

践中应运而生。在和休哈特几乎同时.德国柏林大学贝格等3人于

1927年出版了《数理统计学对大量生产问题的应用》从他们得出了和

休哈特几乎类似的结论,这也说明控制图的发明是时代造就的质量管

理成果。

在与休哈特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