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僚政治研究经典摘抄.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经典摘抄

一、关于科举制:

1.唐代开设了许多种类和性质不同的学校。除各州县分别设有学校外,在中央

者有六学二馆:二馆为弘文馆、祟文馆,所收生徒为皇族及最大显贵子弟,

等第最高;六学为国子、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前三者分别为

二、三品以上,五品以上,七品以上子弟入学之所,而后三者则分别为八品

以下,低级官僚子弟及庶人入学之所。学校的等级分得如此严格,而所学科

别,又分别按照“身分”需要,互为区别:七品以上,经典为重,八品以下,

技术为重。

2.学校教育及所习性质不同,显然会先天限制入学者的出路或前途,但对于这

种实质上的不平等,曾由几种形式上的平等规制将它冲淡了,模糊了。一切

人都须经过科举始得入仕,那无怪我们的历史家如钱穆先生一流,把科举作

为中国社会平等的表征。即无贵无贱无贫无富,都须经过考试,考试不因富

贵而保证其不失败,亦不因贫贱而阻碍其成功。

3.但我们把贫贱先天地限制着出身的较深一层的道理丢开不讲,史书上曾非常

明白的告诉我们,官人举士之法,历代并不限于科举。宋代对于科选异常重

视,且于科举制度之改革,贡献尤多,但“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

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

(赵翼《二十二史箚记》宋冗官冗费)官从这些方面杂滥取得的多了,而从

科举入仕的就少了。其他不讲,仅恩荫一项,就多到了异常可怕的程度。依

宋任子制:一人入仕,其子孙亲族,俱可得官,官愈大,所荫愈多。甚有荫

及本宗以外之异姓,荫及门客、医生的。高宗时,中书舍人赵思诚曾力言恩

荫妨碍仕途之弊,谓“孤寒之士,留在选部,皆侍数年之阙。大率十年不得

一任。今亲祠之岁,侄子约四千人,是十年之后,增万二千员,科举取士不

与焉,将见寒士有三十年不调者矣。”(《文献通考》选举考七)

4.明、清两代在形式上,虽惩宋之弊,把恩荫的方式变和缓了,但明初荐举盛

行,此后亦杂流并用,清以科目、贡监、荫生为正途,荐举、捐纳、吏员为

异选。特别是捐纳一项,明有纳粟监之例,清自嘉道以后,内官自郎中,外

官自道府而下,皆可报捐。恩荫既行,不仅为变相世袭之继续,且还推恩于

贵者之亲故;而捐纳之设,又无异为富者大开方便之门。我国历史家讴歌之

“平等的社会”,原来如此!

5.一个把专制君主顶在头上,还需要各种封建势力来支撑场面的官僚社会,它

如何能允许真正选贤任能的考试制度!它又如何能允许全国的用人大权,都

交给旁人去执行!专制君主及其大臣们施行统治,没有用人的特殊权力,没

有任意拔擢人的特殊权力,就根本无法取得臣下的拥戴。任何人走上仕途;

如全凭考试,他们就不会对上峰表示特殊恩遇,这与以前经九品官人法安流

平进的人士,不肯“竭智尽心,以邀恩宠”一样。所以,任一施行科举制的

王朝,都必得为专制君主保留亲自钦定的制举方式,必得为其他大官僚保留

诠选、选授、衡鉴一类的拨用方式,所有这些,再加前述的荫补、捐纳,不

但会影响到科举的名额,并会多方限制已录取待任用及已录用待升迁者的做

官机会。一面倡言科举取士,一面又用种种方式抵消科举取士的作用,不是

非常矛盾么?

6.然而更矛盾的却在科举考试内容与科举制宣扬的选拔人材的目的,完全不相

符合。如其说科举及与其伴行的学校,在为了养成或鉴定从政文官,则学校

所习,科考所试,应针对其从政所需。笼统的经义,特别是以特种文字格式

讲经载道的八股,可以说是与实际政治毫无关系,而抒情言性,吟花弄月的

诗赋,更是相去十万八千里。这种离奇现象的解释,真如有些人所说,是由

于当时君主大臣们,都相信“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都相信经通一切皆通

么?不是的。清康熙颁贴各地学宫圣渝十六条中,有两条答复了这种疑问,

即:“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

7.我们不否认科举制也希望能达到选贤任能的目的,但它的更大目的,却在于

把人的思想拘囚于一定范式中;在于使人的意志集中到一定目标上;在于以

形式平等的文化手段,模糊知识水准逐渐提高了的一般人士的种族或阶级意

识。如其说,它对于前一目的的达成,过于有限,但对于后一更大目的的成

就,就确不算小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