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一题一辩一写: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实践
探索
作者:***
来源:《中学语文(学生版)》2020年第09期
在高中语文《〈论语〉选读》课程的开设过程中,由于“选读”的方式不可避免地出现“断
章取义”的理解上的问题,也因为《论语》“语录体”文集的特点而产生“片段式”“碎片化”的阅读
上的问题。比如对于“孔子思想”的理解:孔子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
贵,于我如浮云”,那么孔子是否对“利”持反对否定的态度呢?如果认为是,就会有走向“讳言
利”“排斥利”的可能性。倘若学生能够知道孔子并不反对追求“利”,但又无法证据确凿地说清
楚其理由,仅仅停留在文句本身的赘述,甚至于把自己的主观猜测强加上去,牵强附会地进行
表达。这样的阅读与表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而只是一种“主观臆测”。凡此种种,皆
是因为缺乏基于“真实”基础上的思辨阅读与思辨表达。
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合适的策略去弥补。讲求证据,讲究逻辑,这是我
们阅读中极为缺乏的能力,也是新课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所重视和强
调的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并且专门设置“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旨在提高
“分析质疑、多元解读”的思辨阅读能力,学习“反驳”“有理有据”的思辨表达能力。
一、三环推进:让思辨开花结果
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有必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强化阅读与表达的思辨性。表达包括口
头的、书面的。因此可以从阅读、辩论、写作三个维度展开思辨训练。
根据思维的发展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的思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思辨的萌发、思
辨的生长、思辨的结果。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会出现困惑、产生質疑,这是思辨之花闪烁的前
奏,教师要不失时机地保护好思辨的“火种”,并将它引燃,最终形成阅读思辨的一个问题(一
题),成为后续思辨的抓手。根据一个问题,我们进行一场辩论(一辩),在辩论前搜集材
料,在辩论中分析论证观点,并对观点作出初步判断。最后将思辨的结果通过书面写作的方式
表达出来(一写),总结确证一个结论。因此,通过一题、一辩、一写,我们在思辨性阅读与
表达的三个阶段,完成了聚焦一个问题——证明一个观点——确证一个结论的思辨过程。
二、层层深入:让思辨化茧成蝶
一题:在追问1.和反思中聚焦问题(思辨的萌发)
学生在阅读中要善于思考质疑,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学生关注矛盾。文本的矛盾之
处,正是问题的产生之处,也正是学生思辨能力绽放的起点。在教学《论语》时,文本中就有
很多这样的矛盾和困惑,对于这些困惑我们要不断地追问和思考。
比如,当孔子遇见楚狂接舆、长沮桀溺、荷蓧丈人、荷蒉者等隐者,对于动乱不安如滔
滔之洪水的黑暗社会,孔子与这些隐者选择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孔子面对困难坚持不懈投入到
改变社会现状的行动中去,从未动摇这一份以天下为己任的信念和责任。而隐士们认为世道清
明的时候可以走上仕途施展自己的才能,否则就应该隐居起来远离世俗与黑暗。他们各执己
见,彼此不能说服。
关于这一场“仕与隐”的争论,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里可以发掘一系列的矛盾与追问:对
于孔子的积极入仕该赞同?对于隐士们的消极避世该批判?孔子思想中有没有“隐”的成分?长
沮桀溺等隐士的某些观点是否就一定不值得推崇?能否武断地判定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属于
仕,还是隐?
在这些追问中,学生能够进行层层深入的反思,一步一步推断出孔子是为了大道而追求
仕,对国家和社会坚定地奉献自己的能量,竭尽所能,至死不渝,并不是为了一己私利。对于
个人修养,主张安贫乐道、淡泊名利。对待隐者,并不能一概否定,至少他们都看透了社会的
弊病,并且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在乱世保持着自己的高洁情操,在自身修养方面有着高标
准、高要求,但对于“大我”的实现欠缺热情与勇气。
再如,孔子一生坚持积极入世变革社会,在有学之士人人明哲保身的年代里奋斗势单力
薄、孤注无援。明知道凭着一己之力难以改变社会现状却从未放弃。关于这种“知其不可而为
之”的精神,我们读者应该怎样看待?孔子明知道无法改变却依然坚持的做法值得推崇吗?孔
子的精神是锲而不舍、迎难而上,还是顽固不化、不懂变通?如果是为了非正义的目的,这样
的“知其不可而为之”还值得肯定吗?如果最初的时候方向和方法就错了,这样的“知其不可而
为之”还值得赞扬吗?通过追问和反思,我们聚焦为一个问题:你对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
精神有何看法?围绕这个抓手展开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在这些矛盾的不断追问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