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第2章 第2节 风成地貌.docVIP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第2章 第2节 风成地貌.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6页共NUMPAGES8页

第二节风成地貌

基础巩固

某地区有一片屹立在坚实的土层之上的巨大蘑菇群岩层,被当地人称为“蘑菇沙漠”。读图,完成1~2题。

1.形成“蘑菇沙漠”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风力侵蚀 B.流水沉积

C.岩层挤压 D.火山喷发

2.“蘑菇沙漠”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

C.平原地区 D.荒漠地区

答案:1.A2.D

解析:第1题,图示景观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蚀蘑菇地貌;流水沉积形成流水堆积地貌;岩层挤压易形成褶皱等地质构造;火山喷发可能会形成火山地貌等。故选A项。第2题,风力侵蚀地貌在干旱和半干旱荒漠地区分布广泛。湿润、半湿润地区往往形成流水地貌,平原地区的地貌要取决于其自然特征,不一定是风蚀蘑菇。故选D项。

草方格沙障是一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方法,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读宁夏沙坡头草方格沙障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沙障的作用主要有()

①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②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③使用秸秆,降低治沙成本④增强蒸腾作用,提高降水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修建图示沙障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铁路免受风沙掩埋

B.减轻沙坡头荒漠化

C.降低水土流失发生的概率

D.提高秸秆利用效率

答案:3.A4.A

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知,沙障主要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减少风沙对铁路运输的影响。其原理是通过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提高植物的成活率,①②正确;降低成本不是沙障的主要作用,沙障不会增强蒸腾作用,③④错误。故选A项。第4题,修建图示沙障的主要目的是保护铁路不受风沙掩埋,A项正确。图示沙障不能减轻沙坡头荒漠化,B项错误。图示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土流失概率小,C项错误。沙障固沙是一种防治土地沙化的工程措施,不是为了提高秸秆利用效率,D项错误。

下图表示新月形沙丘。读图,完成5~6题。

5.该地貌最可能位于我国()

A.中部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东北地区

6.能正确表示该地貌形成过程的是()

A.甲→乙→丙→丁

B.乙→甲→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甲→乙

答案:5.C6.B

解析:第5题,新月形沙丘为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中部地区、东南地区、东北地区降水较多,以流水作用为主。故选C项。第6题,新月形沙丘迎风坡为缓坡,背风坡为陡坡。四幅图中,乙图坡度对称,应为沙丘刚刚开始形成,在定向风的作用下,风沙遇到了草丛或灌木的阻挡堆起了小沙堆。然后在迎风坡面上发生吹蚀,在背风坡形成旋涡进行堆积。与此同时,沙堆的左右两侧形成向内回转的气流,使两翼不断扩展,逐渐形成了新月形沙丘的弓形形态。由此可判定四幅图的排序为乙→甲→丁→丙。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2)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议,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答案:(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挟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在此沉积。

(2)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论据:该区域西邻黄土高原,北邻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

或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论据:位于半湿润地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径流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

解析:第(1)题,沙源丰富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河流从黄土高原挟带的泥沙在此沉积;二是该地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河水汛期与枯水期明显,河床裸露提供沙源;三是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M地刚好处于冬春季节的下风地带,风沙在此沉积。第(2)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选择相应观点,结合选择观点提出相应论据即可。

能力提升

雅丹地貌是干旱地区常见地貌之一。下图是柴达木盆地“水上雅丹”地貌的景观图。该地貌的组成岩石主要来自湖底沉积物,雅丹地貌形成之后,由于河流改道,湖水汇入而形成“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业写手t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