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集体备课计划(3篇).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计划(3篇)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计划(精选3篇)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计划篇1

一,指导思想:

集体备课要求选择最科学的教法和程序,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

做好充分准备.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真正实现脑资源共享.集体备课必须立足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在充分

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

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提

高课堂教学效率.我组将以群策群力一教案的指导思想为指引,建立

个人粗备,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教案复备的备课制度.在步

调一致,保持共性的基础上,力求各具特色,突现个性.

二,备课时间,地点

集体备课时间:周五下午

集体备课地点:办公室

三,集体备课目标,措施:

(一),目标

1,以学生为本我组将以学生实际为切入点,集体探讨一种学生

易接受,易掌握的教学方法,努力使绝大部分同学都理解并掌握,力争

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

2,以集体为重我组将发挥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并保持集体

备课的实效性,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3,以方法为主备课时主要考虑抓学生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

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为其终身学

习打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达到

活跃课堂的目的.

(二)措施

1,由面到点:集体备课时,我们将主要讨论下周上课内容,重点,

难点,注意点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策略等等,并选中其中一课

时集体备好教案.

2,实现教案的重组:各成员自觉把事先设计的简案纳入到群体中

去,每次集体备课时均由组内教师轮流执笔,负责把集思广益后的相

关内容整理好后,以便参考,设计,重组教案.

3,结合本班实际修改:各教师根据商定建议,再根据本班具体情

况,对教案进行修改补充,甚至再创造,力求体现一种共性和个性的完

美结合.

4,及时反馈改进:人总是在不断的反思中进步的,为了吸取经验,

总结教训,我们要一课一反思,记下课堂发生的事件,每次集体备课时

抽一定的时间交流上周教后感.

四,具体实施步骤:

1,严格执行个人粗备——集体齐备——个人细备——反思复备

的步骤.

2,备课组成员必须在集体备课前先行备好简案,以及在心中想好

自己的设想.

3,中心发言人在集体备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和大纲,反复阅读教

学参考书及积极查找相关资料,为发言作好充分准备.

4,参照以下依据备课:

(1)三定:定集体备课课题,定中心发言人,定单元教学进度.

(2)五统一:统一单元教学目的,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课时分

配和进度,统一作业布置和三维训练,统一单元评价测试.

(3)五备:备课标,备教材,备教学手段,备教法,备学法.

(4)五点: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

(5)两法: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6)两题: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

5,集体备课时,除中心发言人作主题发言外,其他教师也要积极

参与,发表自己的教学设想并阐述理论依据,经过争鸣,形成比较一致

的意见和实施教案.6,融入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实施,总结和反思,

最终形成对某一教学内容的最优秀的教学设计.

7,每单元保证有一节详案.其它在原有备课上多作修改,特别要

注意记录好课后反思.

(四)课后反思和复备课后反思要深入,教案复备要深思.

教学内容安排及时间配当

月份

主要工作

2.13—月底

第六章证明(二)

3.1—3.20

第七章一元二次方程

3.21—4.15

第八章证明(三)

4.16—5.10

第九章反比例函数

5.11—6.1

第十章频率与概率

6.1—7.

总复习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计划篇2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小学英语备课组总体工作以市、区、校总体教学工

作为依据,以提高教研质量和教学质量为目标,增强教师的学习意

识、服务意识、教科研意识、质量意识、合作意识,以新课程改革

为契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