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整体构建的思路与方法.pdf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校课程整体构建的思路与方法

随着中小学课程自主权的扩大,学校课程改革的创新实践不断涌

现,但一些问题也日益突显,如校本课程虚假繁荣,重开发、轻评价,

重数量、轻质量;学校课程分块割裂,缺乏核心理念和系统设计;核心

素养与课程实施“两张皮”;等等。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是学校缺

乏课程整体构建的思路与方法。

学校课程的整体构建,就是要从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作为学习客

体的学习内容、作为学习发生的时间空间等多维视角有机搭建,通过以

育人目标为统领的整体规划、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学科统整、以多元选

择为方式的实施等,形成基于学校教育哲学、符合学生成长需要、遵循

学科认知规律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

一、一以贯之的顶层设计让目标落地

科学一体化的全方位顶层设计是学校课程构建的指南针与路线图,

即在办学理念的引领下,绘制清晰的育人目标,并构建兼顾学生身心特

点和学科体系特点的课程体系,最大程度提升学生的实际获得。

1.明确课程构建的方向

在变化迅速的现代多元社会,统一的课程目标模式已经无法继续存

在下去,学校必须关注自己的价值观和教育目的,建立基于学校自身条

件和特点的教育哲学。[1]教育哲学是学校共同体的教育信仰,由学校

的办学理念、发展定位和育人目标等内容组成。[2]一所好的学校通常

有自身对教育独特的理解与追求,对学校发展的愿景定位,对培养人的

目标与方式的理解把握,它们共同构成了学校的顶层设计,也成为学校

的教育哲学。学校课程顶层设计应以校情分析为基,以办学理念与育人

目标为魂,以课程体系架构为骨,以课程实施与制度保障为血肉。[3]

因此,对学校教育哲学的梳理和廓清是学校课程构建的关键和灵魂,也

是课程构建的第一步。

2.厘清顶层设计的系统逻辑

在廓清学校教育哲学、明确课程构建方向的过程中,学校往往会出

现办学理念、学校精神、校训、育人目标等众多概念的交叉混乱,以及

办学理念、育人目标与课程目标的相互脱节问题,因此,厘清学校顶层

设计系统的内部逻辑关系尤为必要。如图1所示,学校顶层设计系统的

第一级是办学宗旨,处于学校教育哲学的顶端,其内涵是一所学校所确

立的办学方向,即要做什么样的教育,完成什么样的教育使命;第二级

是学校的办学理念,解决用什么思想指导办学的问题;第三级是育人目

标,是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办学宗旨的主要内容与主体呈现;

第四级是课程体系,是解决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是实现育人目标的基本

途径,也是办学理念的主要体现。四个级别自上而下成为“决定”和“落

实”下一级的前提和评估标准,自下而上成为“支撑”和“达成”上一

级的基础以及评估达成度所需考察的内容。由此,基于教育哲学的顶层

设计让课程构建有的放矢,一以贯之的课程构建让育人目标全面覆盖、

扎实落地。

图1:基于教育哲学的学校课程顶层设计

二、素养导向的课程重构,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将学校课程统一在学校的育人目标下,让目标真正落地而非浮于学

校顶层设计是较为困难的,正如核心素养难于落地,其原因很大程度上

可能源于学校传统的分科课程体系与核心素养培养之间的先天矛盾。现

有的学校课程逻辑起点是基于分学科的知识与内容,课程方案是基于分

学科的课程设置与课时分配,作为课程实施者的教师也是基于学科背景

与专业发展现状开展分科教学。这一严谨的体系让超越学科、以人的能

力为逻辑起点的核心素养育人目标,无法真正融入其中、直接对接。

1.以核心素养培育为重构课程的契机

进入“素养时代”,众多研究将核心素养视为课程发展的DNA。[4]

对于课程发展来说,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科固有的本质特征以及“学科素

养”的提炼,有助于学科边界的软化以及“学科群”或“跨学科”的勾

连,有助于学科教育学的重建,也可能为一线教师整体地把握学校课程、

打破分科主义、消解碎片化的以知识点为中心的灌输提供视野和机会。

[5]可以说,核心素养为学校课程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要实现核心素

养之于课程发展的意义,从纵向上,需要课程体系的各环节系统对接,

将核

文档评论(0)

156****60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博士研究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