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邓稼先》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邓稼先的感人事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为祖国的繁荣、民族强盛而献身的精神。
2.学习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
3.理清作者思路,了解文章结构特点,探究文章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4.理解体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之无愧”等词语在评价人物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了解邓稼先生平,学习他伟大的抱负和精忠报国的伟大精神。
2.本文通过对比刻画人物的写法,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
2.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理解记忆重要注释,利用工具书查找生字词。
2.借助注释,资料,理解《吊古战场文》、《中国男儿》两个古诗文小段。3.尽可能多搜集邓稼先轶事及图片。
教学设想
1.本文篇幅较长,课上时间有限,不能组织学生通读全文,要求学生课前必须熟读课文(也可给专门时间朗读)
2.文中两个古文小段,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吊古战场文》,课前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它。
3.课前搜集邓稼先的事迹及图片并非随意提出,要督促学生查找,如此,既能丰富学生课外阅读,锻炼他们检索资料能力,又能使他们先对这位功勋人物有个比较全面地了解。
4.至于对“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问题,笔者认为难度很大,本文所确立的难点已不少,故不作讨论。如学生提出,教师可临场适时点播、诱导。
(注: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按常理文章应把重点放在他对“两弹”的巨大贡献上。现在这样写有很多复杂原因,其主要原因是:
(1)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他们的着眼点往往是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描写上。
(2)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写此文饱含着作者对老朋友的不尽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因此,这篇文章多从自己与邓稼先交往这个角度写,这样势必就不能着重介绍事件具体细节。
(3)作者虽与邓稼先交往甚密,有50年的友谊,但分隔大洋两岸20余年,国度不同,当时中美关系又很紧张,邓从事的又是国家机密工作,他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了解,掌握的材料不会很多──文中提到“1971年8月我在北京看到稼先时,避免问他工作地点。他自己只是说‘在外地工作’。”确是实情。另外从资料看,杨邓所选择的人生道路是截然不同的:杨学成后执意留在美国,连其父都很气愤,最后不认这个儿子,
所幸后来他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邓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返回故土,报效祖国。从此点看,写邓杨的底气是不足的,他心里有愧。还有71年杨访华时,他只知道邓参与了“两弹”研究工作,邓是设计领导他并不知情。不客气说,71年杨回美前在上海大厦吃饭时收到邓稼先的字条时“不得不去洗手间整容。”不仅仅是民族情,朋友情吧?也该有悔、有愧……
(4)这是一篇短文,不宜铺开来写也是一方面原因吧。)
教学设备:多媒体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介绍邓稼先生平事迹,了解作者。
2.概括六部分的主要内容,体会内在联系。
3.画出文章议论、抒情的句子,体会其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幻灯片1]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的诗──踏遍戈壁共草原
三十五年前
连克千重关
群力奋战君当先
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
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哀君早辞世
功勋泽人间
问:谁读过这首诗?你知道是歌颂、悼念谁的吗?(邓稼先)[幻灯片2]文章标题──邓稼先及照片
问:谁搜集到了这位科学家的故事及图片,请谈谈或展示出来。师生交谈、展示。
[幻灯片3]再展示几幅邓稼先工作照,请大家欣赏。师生共同总结:邓稼先是个什么样的人?
[幻灯片4]
邓稼先──科技工作者的骄傲──两弹元勋
──两弹一星功勋
──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幻灯片5](补充资料──教师搜集,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了解邓稼先并结合注释了解作者)
1.在一次原子弹爆炸失败后,为了找到真正的原因,邓稼先一个人走进了那片地区──那片意味着死亡之地。他很快找到了核弹头,用手把它捧着,走了出来。最后证明是降落伞的问题。就是这一次,伏下了他死于射线之下的死因。
2.邓稼先有病后,仍坚持回到核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
二、整体感悟
速读训练:迅速浏览课文,概括各部分大意,思考其中的联系。(学生积极讨论,畅所欲言,最后师生总结)
[幻灯片6]
1.展示背景──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SPC计数型(P图)_原创精品文档.xls VIP
- 中考语文阅读文章——青花瓷.doc VIP
- 现代美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西安思源学院.docx
- 锌合金压铸数值模拟及其热流道技术分析-numerical simulation of zinc alloy die casting and analysis of hot runner technology.docx
- 光伏发电项目验收方案.docx VIP
- 2023年人教版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pdf VIP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生字田字格 方格 练习字帖PDF电子版.docx
- (高清版)DB34∕T 2187-2014 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 术语和定义.pdf VIP
-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PPT课件全集(370张).ppt
- (军人)心理健康讲座概要.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