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xx-04-13
汇报人:xxx
小儿泄泻中医护理查房
目录
contents
泄泻基本概念与中医认识
诊断方法与辨证施治原则
药物治疗与非药物干预措施
护理评估与健康教育指导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康复期管理及随访工作安排
PART
01
泄泻基本概念与中医认识
泄泻定义
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不成形,甚至如水样的病证。在中医理论中,泄泻多由于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脾胃虚弱或脾肾阳虚等原因引起。
临床表现
泄泻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可伴有腹痛、肠鸣等症状。粪便性状改变,呈稀便、水样便等。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
饮食所伤
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油腻或不洁食物等,均可损伤脾胃,导致运化失常而发生泄泻。
外感六淫
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侵袭人体,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导致泄泻发生。其中,湿邪是引起泄泻的主要外因。
情志失调
忧思恼怒、精神紧张等情志因素可影响肝气疏泄,进而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导致泄泻发生。
脾肾阳虚
脾肾阳虚则温化无权,水谷不化精微而反为湿浊,下注肠道而发生泄泻。
脾胃虚弱
劳倦过度、久病失养等原因可导致脾胃虚弱,运化无权,水湿内停而发生泄泻。
发病年龄
01
泄泻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但以婴幼儿和老年人多见。这是因为这两个年龄阶段的人群脾胃功能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外邪和饮食等因素的影响。
季节特点
02
泄泻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多见。这是因为夏秋季节气候炎热潮湿,易于滋生细菌和病毒等病原体,同时人们也更容易贪凉饮冷或不注意饮食卫生等。
危害性
03
泄泻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消化吸收功能,导致营养不良和免疫力下降等后果;还可能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泄泻的预后与患者的体质、病情轻重以及治疗是否及时得当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体质较好、病情较轻且治疗及时的患者预后较好;而体质较差、病情较重或治疗不当的患者则预后较差。
预后
泄泻的转归包括痊愈、好转和加重三种情况。痊愈是指患者经过治疗后大便恢复正常,其他症状也随之消失;好转是指患者经过治疗后大便次数减少,性状改善,其他症状也有所减轻;加重则是指患者经过治疗后病情未见改善甚至加重。
转归
PART
02
诊断方法与辨证施治原则
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可伴有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以及不同程度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腹泻(病程<2周)、迁延性腹泻(病程2周至2个月)和慢性腹泻(病程>2个月)。
西医诊断标准
需与细菌性痢疾、霍乱、生理性腹泻等相鉴别。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大便常规及病原学检查等,可资鉴别。
鉴别诊断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01
02
03
04
观察患儿神色形态、皮肤dan性、舌苔等,判断病情轻重及预后。
听声音、嗅气味,如肠鸣音亢进、大便酸臭等,可辅助诊断。
详细询问病史、症状、饮食情况等,为辨证施治提供依据。
通过触摸患儿腹部、四肢等,了解病情及体质状况。
辨证施治原则
根据泄泻的不同证型,如湿热泻、风寒泻、伤食泻、脾虚泻、脾肾阳虚泻等,采用相应的治法,如清热利湿、疏风散寒、消食化积、健脾益气、温补脾肾等。
方法论述
内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配合外治法如推拿、针灸、拔罐等,以及饮食调养、情志护理等综合治疗措施,以达到止泻、调理脾胃、增强体质的目的。
案例一
湿热泻患儿,症见大便水样或蛋花样,泻下急迫,量多次频,气味秽臭,伴发热口渴等症状。治以清热利湿之法,方选葛根芩连汤加减,配合推拿手法清大肠、退六腑等,患儿症状很快得到缓解。
案例二
脾虚泻患儿,症见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多于食后作泻,时轻时重,伴面色萎黄、神疲倦怠等症状。治以健脾益气之法,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配合捏脊疗法调理脾胃功能,患儿症状逐渐改善并痊愈。
PART
03
药物治疗与非药物干预措施
黄连
茯苓
白术
葛根
清热燥湿,用于湿热型泄泻,能有效改善大便稀溏、肛门灼热等症状。
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对于脾气虚弱导致的泄泻有良好疗效。
利水渗湿,健脾止泻,常用于治疗脾虚湿盛型泄泻,可改善大便不成形、腹胀等症状。
升阳止泻,常用于治疗泄泻伴有发热、口渴等症状的患儿。
辨证施治
根据患儿的具体症状、体征和舌脉表现,进行辨证分型,并制定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案。
个体化用药
考虑患儿的年龄、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调整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及时调整方案
根据患儿的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敷贴疗法
推拿按摩
饮食调整
使用中药敷贴贴在患儿的肚脐或相关穴位上,通过药物渗透作用达到止泻效果。
通过特定的推拿按摩手法,刺激患儿的相关穴位,以调和气血、促进肠胃功能恢复。
建议患儿食用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油腻、生冷、刺激性食物,以减轻肠胃负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