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高中生数学思维训练故事
TOC\o1-2\h\u17755第一章高斯求和的启示 1
28511.1高斯的故事 1
193081.2数列求和技巧 2
544第二章多角度思维训练 2
128072.1逆向思维的应用 2
138822.2类比推理的魅力 3
322852.3转换思维的技巧 3
14445第三章几何智慧的磨砺 4
259233.1黄金比例的奥秘 4
221103.2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4
152033.3几何图形的变换 4
17859第四章数论探秘 5
48724.1质数与合数的区别 5
235474.2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 5
197244.3数字的进制转换 6
15243第五章函数与方程 6
314065.1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6
282465.2方程的求解技巧 6
198015.3函数与方程的结合应用 7
23246第六章排列组合的艺术 7
270446.1排列组合的基本概念 7
131686.2抽屉原理的应用 7
244046.3容斥原理与排列组合 8
15168第七章概率论的启示 8
221167.1概率的计算方法 8
202697.2独立事件的概率 9
167397.3条件概率与贝叶斯定理 9
25470第八章数学建模与应用 9
101508.1数学模型的构建 9
239898.2线性规划与优化 10
281908.3数学模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10
第一章高斯求和的启示
1.1高斯的故事
在19世纪初的一个普通课堂上,一位名叫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的德国小学生,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数学天赋。有一天,数学老师为了考验同学们的计算能力,出了一道看似复杂的数学题:将1到100的所有整数相加。
当其他同学还在忙碌地逐个数相加时,高斯却很快地得出了答案。他告诉老师,总和是5050。老师惊讶不已,询问他是如何得出这个答案的。高斯解释说,他发觉从1到100的数列中,每个数都可以找到一个对应的数与之相加,使得和为101,如1与100、2与99、3与98等。这样的配对共有50对,因此总和就是50乘以101,即5050。
1.2数列求和技巧
高斯的故事启示我们,在面对数列求和问题时,可以运用一些技巧来简化计算。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数列求和技巧:
(1)等差数列求和: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相等的数列。对于等差数列,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求和:
S_n=(a_1a_n)n/2
其中,S_n表示数列的前n项和,a_1表示首项,a_n表示末项,n表示项数。
(2)等比数列求和: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比相等的数列。对于等比数列,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求和:
S_n=a_1(1r^n)/(1r)
其中,S_n表示数列的前n项和,a_1表示首项,r表示公比,n表示项数。
(3)分组求和:当数列不易直接求和时,我们可以将其分为若干组,每组内部求和,然后再将各组的和相加。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数列中存在规律性重复的情况。
(4)配对求和:对于一些特殊的数列,我们可以将其中的数两两配对,使得每对数的和相等或存在简单的规律。这种方法在高斯的故事中得到了应用。
通过掌握这些技巧,我们可以更加高效地解决数列求和问题,从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在的章节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这些技巧的具体应用。
第二章多角度思维训练
2.1逆向思维的应用
逆向思维是一种突破常规思维模式的方法,它要求我们从问题的反面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在高中数学中,逆向思维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反证法:在证明一个数学命题时,我们先假设这个命题的否定是正确的,然后通过推理得出矛盾,从而证明原命题的正确性。这种方法就是逆向思维的一种体现。
(2)逆向推理: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我们通常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导出结论。而逆向思维则要求我们从结论出发,反推已知条件,从而找到解题的关键。
(3)逆向构造:在解决一些存在性问题或构造性问题时,我们可以先设想一个满足条件的对象,然后从反面考虑,排除不满足条件的对象,从而找到满足条件的对象。
2.2类比推理的魅力
类比推理是一种基于相似性的思维方法,它通过比较两个或多个对象的相似性,从而推断出它们在其他方面的相似性。在高中数学中,类比推理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类比数的性质:通过比较自然数、整数、有理数等数的性质,我们可以发觉它们之间的相似性,从而推广到更一般的数的性质。
(2)类比图形的性质:通过比较平面几何中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区块链智能合约安全审计与合规性检查报告.docx VIP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pptx VIP
- 2024版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件.ppt VIP
- 路面硬化项目图纸施工图.pdf VIP
- YS_T 582-2023《电池级碳酸锂》.pdf VIP
- DB3607_T 006-2022 设施芦笋富硒营养强化技术规程.docx VIP
- HJ 479-2009 环境空气 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pdf VIP
- 6 别了,“不列颠尼亚”.《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ppt VIP
- 国际人才英语教程(中级)课后习题答案解析.pdf
- 骨质疏松健康宣教ppt(完整版).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