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3-2024学年湖北省云学名校新高考联盟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pdf

2023-2024学年湖北省云学名校新高考联盟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3-2024学年湖北省云学名校新高考联盟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古文今译中的一些问题

何九盈

我们在学习古汉语时,常常有这样的情形:一篇作品,甚至是一篇很熟悉的作品,自以

为对它的意思已经全懂了,可是,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来之后,就会发现,原来我们对有些词

义的理解是不正确的,或者是模糊不清的;对有些句子的语法结构和语气也没有搞清;甚至

于句子之间的意思连不起来;段落大意也不甚了然。总之,一搞翻译,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常见的问题有以下三点。

译文不准确

准确,是古文今译最起码的一个要求。可是要达到这个要求却很不容易。译文不准确的

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对词义的理解不准确。词义理解不准确,常常表现为以今义去解古义。如《荀

子·劝学篇》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今成语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句话

的大意并不难懂,作为成语一般人也会运用,但要把荀子的话确切地译成现代汉语,就不见

得都能够译得很准确了。有一个本子是这样翻译的:“青颜色是从蓝颜色来的,却比蓝颜色

更青。”这样的翻译对不对呢?不对。首先,这句话的两个“青”字,无论是词性还是意义,

都有明显的区别。第一个“青”字是名词,指靛青,是一种染料;第二个“青”是形容词,

指青颜色。其次,蓝,是指蓼蓝,是一种可以做染料的草本植物。准确的翻译应是:“靛青

是从蓼蓝中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蓼蓝还要青。”

对词义翻译不准确,有时是由于对具体历史事实了解不清或者是缺乏文化常识而产生

的。如司马迁说李陵这个人“事亲孝”,有人把它译为李陵“侍奉双亲很孝敬”。译者不了

解李陵是个遗腹子,就是说,李陵还没有从娘胎里出生,父亲就去世了,怎么能说李陵“侍

奉双亲”呢?

造成译文不准确的第二个原因是语法方面的问题。词义问题跟语法问题有时是连在一块

的,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正确,对句子结构的理解也可能发生问题。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

有一句话:“今齐地方千里。”有人译为“现在齐国的地方有一千里”。这个译文是不对

的。这个句子中关键性的词语是“方千里”的“方”,“方”在这里是“见方”的意思,译

者把“地方”当成了一个词,把“齐地方”当成了主语,“千里”当成了整个句子的谓语。

实际上,“齐地”是偏正结构作主语,“方千里”是主谓结构作谓语,其中的“方”是主

语,“千里”是谓语。可以译为“齐国的土地纵横各有千里”。《赤壁之战》中的“地方数

千里”,也同样是主谓结构作谓语。

造成译文不准确的第三个原因是不了解古文的修辞方式。《岳阳楼记》说:“不以物

喜,不以己悲。”有的人直译为“不因为外物而高兴,也不因为自己而悲伤”。从字面看似

乎也通,但原话的精神实质没有表达出来。范仲淹用的是互文见义的修辞方式,有的人把这

两句话译为:“不因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悲哀欢喜,也不因个人的处境好坏而欢喜悲哀。”这

个译文正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本意,如果把“外界事物”改为“外界景物”就更贴切了。“事

物”这个词用在这里太宽泛,用“景物”这个词就跟上文的“览物之情”的“物”联系起来

了。

衍译和漏译

古文今译应当忠实于原文,如果脱离原文,凭空杜撰,画蛇添足,随意加进原文字里行

间所没有的内容,这就是“衍译”。“衍”就是多余的、误增的意思。“漏译”是指把原文

一些关键性的词语或句子漏而不译。

我们说,在翻译的时候不能脱离原文,不能够增添字里行间所没有的内容,不是说只能

一字一句地直译,也不是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增添原话所没有的内容。相反,有时必须

要增添一点内容才可以把原话的本意确切地表达出来。

漏译有两种:一种是照搬原文,当译不译。《齐桓公伐楚》说:“楚国方城以为城,汉

水以为池。”有一本《古文观止》译为:“那楚国有方城的山,可用作城;有江汉的水,可

用作池。”译者对原文的结构显然是不理解的。“方城”“汉水”都是介词“以”的宾语,

“方城以为城”应译为“拿方城山作为城墙”,“汉水以为池”应译为“拿汉水作为城池

(护城河)”。像“城”“池”都是古今义有别的词,不加以翻译是不恰当的。

另一种漏译是原文中有的词语或句子在译文中根本没有着落。如《郑伯克段于鄢》:

“遂置姜氏于城颍

文档评论(0)

132****21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