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新质生产力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分析
摘要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作者以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为基础,阐述了卫生健康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其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联系,并结合我国公立医院创新发展实践,从生产要素、生产技术和生产关系3方面分析了新质生产力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问题,提出3条发展路径,包括聚焦关键生产要素,夯实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基础;聚焦核心生产技术,积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动能;聚焦新型生产关系,统筹推进卫生健康产业升级壮大,为加快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前言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1]。我国将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2]。在卫生健康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其在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中的路径,是亟须深入探索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卫生健康领域实际情况,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其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联系,分析了影响新质生产力助力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路径,以期为持续加快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一、新质生产力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
(一)新质生产力内涵:马克思指出生产力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和生产资料相结合而形成的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就是人类创造新财富的能力[3]。生产力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而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4]。生产力发生变化,与之相关的生产关系和经济社会基础也会随之变化。新质生产力是基于科技产业革命发展趋势,立足于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对生产力新变化作出的准确界定和科学概括[5]。其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的先进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其特点是创新和质优[6]。
(二)新质生产力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联系:与传统生产力相比,卫生健康领域新质生产力的“新”主要体现在新要素、新技术和新产业的优化升级,见图1。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7]。区别于高资源消耗和粗放式管理的生产力发展方式,新质生产力是在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基础上催生的,具有高效率、高效能、高质量利用和改造资源的能力,更加注重体系、模式和管理等方面的创新,以及人才技术生产要素的驱动作用;同时,作为一种代表发展趋势的新型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将通过生产方式的革新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推动公立医院发展方式、运行模式和资源配置持续改善,助力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和均衡布局,以及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构建。
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承担着全国80%以上的门急诊和住院医疗服务任务[8],肩负着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和研发高水平临床诊疗技术的重任,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新质生产力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对生产力关键要素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质量效率上,新质生产力表现为高精尖的生产技术(诊疗技术、技术研发和学科交叉融合等)和高效率的生产方式(分级诊疗、预约诊疗、一站式出入院中心和多学科联合诊疗等),促进疾病治疗和干预手段的创新;在要素配置上,新质生产力摆脱原有依赖于床位资源等初级生产要素投入为主的粗放型生产方式,转为依靠人才、技术、知识和数据等高级生产要素投入为主的精细化、集约型的生产方式,提高优质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在发展模式上,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动力革新生产关系,通过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药械等前沿技术的研发转化与应用构成“创新链”,重塑医疗机构与科研院所和医药企业的“产业链”,以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传统机构转型升级,推动卫生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新质生产力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要素:人才要素支撑不足,数据要素供给欠佳。人才要素是卫生健康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直接影响医疗服务水平。从全球范围来看,我国医学人才要素供给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并不匹配。2018年,Lancet刊登的报告显示,我国医疗可及性和质量指数排全球第48名,该指数与每千人口医师数直接相关[9]。另外,我国创新型医学人才数量偏少。2023年,全球学者库更新了“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排名”,在排名前100的科学家中,我国仅有3人,且均非医学领域[10]。从全国范围来看,医学人才总体不足,且存在区域差异。《2022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显示,我国的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为3.04人,与2035年的预期目标仍有较大差距;不同省份的医疗行业人力资源存在一定差距,如北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