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保藏工作回顾与展望.pdfVIP

中国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保藏工作回顾与展望.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保藏工作回顾与展望

【摘要】病原微生物是生命科学研究及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

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科技基础条件。世界范围内微生物收集和利用相关工作经历了

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支撑基础科学研究,促进生物技术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

要作用。本文通过回顾我国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保藏工作发展历史,特别是近

20年工作进展,总结和凝练了四个历史发展阶段及其重要历史发展成绩,分析

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保藏工作所处的定位、职责、发展思路和措施,以期为应对

未来潜在全球大流行疾病的监测预警提供重要技术支撑,确保国家生物安全。

【关键词】病原微生物;生物保藏;发展;生物安全

微生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存在于空气、水、土壤和极端环境中,在生态系

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是最为丰富的生物资源之一[1-2]。微生物资源近年

来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能源和环保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6]。人

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是指可以侵犯人体引起感染甚至传染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

真菌、病毒等,是生命科学研究及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支撑

生命科技进步与创新的重要科技基础条件。病原微生物保藏是保藏机构依法以适

当的方式收集、鉴定、编目、储存菌(毒)种或样本,维持其活性和生物学特性,

并向合法从事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单位提供菌(毒)种或样本的专业、技

术活动,涉及病原微生物学、低温生物学、生物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多学科领

域[7]。

自2004年11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424号令)

实施以来,包括病原微生物保藏在内的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走过了20年。20年

来,我国病原微生物保藏工作得到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取得了一系列

重要进展,能力建设得到了提升,支撑生物安全科技创新发展的作用得到显现。

然而,与国外同类保藏机构相比,我国病原微生物保藏工作在保藏机构设施条件

建设、管理体系运行和转化应用能力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确保国家生物安全

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本文在系统性回顾和总结我国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保藏工作发展脉络基

础上,提出了四个重要历史发展阶段、阐述了各阶段重要进展和成绩,分析了目

前尚待解决的问题,为展望“十五五”等中长期规划,继续深入推进病原微生物

保藏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以便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国家生物安全战略需求。

一、历史发展阶段与标志

以相关重要法律法规颁布为里程碑和标志,我国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保藏

工作可分为1985、2004和2021年三个重要时间点,由此划分出四个重要发展阶

段,见图1。

(一)基础工作起步阶段

该阶段从1951年我国著名微生物学家方心芳院士倡议成立全国性保藏机构

开始,以1979年原国家科委正式发文成立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为标

志。1980年5月,该保藏委员会成立了普通微生物、农业微生物、工业微生物、

医学微生物、抗菌素、兽医微生物等11个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其中,医学微生

物分为真菌、细菌和病毒三个分中心[8]。我国近代微生物菌种保藏始于20

世纪20年代,主要围绕酿造用微生物和用于疫苗等生物制品研究的菌(毒)种

开展相关工作。1953年,原卫生部委托中央生物制品鉴定所(现中国食品药品

检定研究院前身)承担保藏和管理国家医学微生物菌(毒)种的任务,并于196

4年在该单位建立全国医用菌(毒)种保藏管理中心总站,负责医学微生物菌种

的收集、鉴定、保藏和研究任务。由此,医学微生物保藏作为微生物保藏整体工

作的组成部分,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统一布局下逐步开展,奠定了

我国病原微生物保藏工作基础[9]。

(二)基本布局形成阶段

该阶段以1985年3月原卫生部颁布的《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办法》

为标志。该管理办法是我国针对医学微生物保藏的第一部法规,明确和加强了致

病性微生物管理。该管理办法规定,在原卫生部领导下,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

委员会指导下,设立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管理中心下设专业实验

室。中国医学细菌菌种保藏管理中心由原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现中国食

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负责,中国医学病毒保藏管理中心由中国预防医学中心病毒

学研究所(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负责,中国医学真菌菌

种保藏管理中心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防治研究所(现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

医院)负责。同时,该管理办法将菌(毒)种分为四个危害程度,提出保藏、使

用、领取和对外交流等要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飞飞飞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