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一、原子的核式结构
1.电子的发现: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电子。
2.α粒子散射实验:1909~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助手进行了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实验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偏转的角度甚至大于90°,也就是说它们几乎被“撞”了回来。
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原子全部的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二、光谱
1.光谱
用光栅或棱镜可以把光按波长展开,获得光的波长(频率)和强度分布的记录,即光谱。
2.光谱分类
有些光谱是一条条的亮线,这样的光谱叫做线状谱。
有的光谱是连在一起的光带,这样的光谱叫做连续谱。
3.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巴耳末线系是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区的谱线,其波长公式=R,(n=3,4,5,···),R是里德伯常量,R=1.10×107m–1,n为量子数。
三、玻尔理论
1.定态: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能量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
2.跃迁: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hν=Em–En。(h是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
3.轨道: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在不同的圆周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也是不连续的。
四、氢原子的能级、能级公式
1.氢原子的能级
能级图如图所示
2.氢原子的能级和轨道半径
(1)氢原子的能级公式:En=eq\f(1,n2)E1(n=1,2,3,···),其中E1为基态能量,其数值为E1=–13.6eV。
(2)氢原子的半径公式:rn=n2r1(n=1,2,3,···),其中r1为基态半径,又称玻尔半径,其数值为r1=0.53×10–10m。
五、氢原子能级及能级跃迁
1.定态间的跃迁——满足能级差
(1)从低能级(n小)高能级(n大)→吸收能量。
hν=En大–En小
(2)从高能级(n大)低能级(n小)→放出能量。
Hν=En大–En小
2.电离
电离态与电离能
电离态:n=∞,E=0
基态→电离态:E吸=0–(–13.6eV)=13.6eV电离能。
n=2→电离态:E吸=0–E2=3.4eV
如吸收能量足够大,克服电离能后,获得自由的电子还携带动能。
六、解答氢原子能级图与原子跃迁问题应注意
1.能级之间发生跃迁时放出(吸收)光子的频率由hν=Em–En求得。若求波长可由公式c=λν求得。
2.一个氢原子跃迁发出可能的光谱线条数最多为(n–1)。
3.一群氢原子跃迁发出可能的光谱线条数的两种求解方法。
(1)用数学中的组合知识求解:。
(2)利用能级图求解:在氢原子能级图中将氢原子跃迁的各种可能情况一一画出,然后相加。
七、对原子跃迁条件的理解
1.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吸收一定能量的光子。只有当一个光子的能量满足hν=E末–E初时,才能被某一个原子吸收,使原子从低能级E初向高能级E末跃迁,而当光子能量hν大于或小于E末–E初时都不能被原子吸收。
2.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以光子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所辐射的光子能量恰等于发生跃迁时的两能级间的能量差。
3.入射光子和入射电子的区别:若是在光子的激发下引起原子跃迁,则要求光子的能量必须等于原子的某两个能级差;若是在电子的碰撞下引起的跃迁,则要求电子的能量必须大于或等于原子的某两个能级差。两种情况有所区别。
特别提醒:原子的总能量Ekn随r的增大而减小,又En随n的增大而增大,故Epn随n的增大而增大,电势能的变化也可以从电场力做功的角度进行判断,当r减小时,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反之,电势能增大。
(2018·江苏省宿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关于原子结构及原子核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维系原子核稳定的力是核力,核力可能是吸引力,也可能是排斥力
B.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模型能解释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
C.汤姆孙发现电子后猜想出原子内的正电荷集中在很小的核内
D.β衰变中的电子来自原子核
【参考答案】C
【详细解析】A.根据核力的性质可知,短程力核力在4~5fm以上的距离即已消失,当两核子距离为2~5fm时,它是较弱的吸引力,通常称为长程弱吸引力。核力的中程部分(1~2fm)是较强的吸引力,它比质子间的库仑力强得多,足以克服库仑排斥作用。当两核子间距离小于0.4~0.5fm时,核力为强排斥力,称为排斥芯。故A正确;B.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模型能解释α粒子散射实验中大多数α粒子方向几乎不变,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等现象,故B正确;C.汤姆孙发现电子后猜想电子与带正电的物质像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备战2025年高考 物理考点一遍过 考点29 冲量、动量定理.doc
- 备战2025年高考 物理考点一遍过 考点42 实验: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doc
- 备战2025年高考 物理考点一遍过 考点51 电磁感应图象问题.doc
- 备战2025年高考 物理考点一遍过 考点52 交变电流的产生及描述.doc
- 备战2025年高考 物理考点一遍过 考点58 放射性、核反应、核能.doc
- 备战2025年高考 物理考点一遍过 考点63 机械振动.doc
- 备战2025年高考 物理考点一遍过 考点66 实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doc
- 备战2025年高考 物理考点一遍过 考点68 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doc
- 备战2025年高考 物理考点一遍过 考点72 相对论.doc
- 备战2025年高考 政治考点一遍过 考点21 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