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汽车行业五力分析
一、中国汽车行业现状:
今年上半年,中国乘车销量增长26%,保持着本世纪初以来最快
的增长步伐。尽管只有约2%的中国人拥有汽车,但中国今年的乘用车
的销量有望超过500万辆,位居全球第二,这个排名还有上升的空间。
两年前,随着汽车制造商投入巨资,政府官员多次对汽车可能出现的
产能过剩发出严重警告,然而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中国许多汽
车制造商正在满负荷运转。中国的汽车产能也许没有过剩,但是中国
的汽车厂商确实太多,在中国市场共有82个汽车品牌,而在美国仅有
47个。在中国有47家制造商,而美国,仅有15家。一批民营企业以
各种形态在各个市场细分中进入到汽车行业:从零部件工业到摩托车
工业,到汽车工业到轿车工业,都有民营企业很活跃的身影,而且还
不少。然后把汽车行业的发展速度保持了十年的年均增长22.4%,我
国汽车的产量也从世界上第八位在去年变成第一位。
但是,近日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联合中国汽车工业
协会,共同发布了2011年第二季度我国汽车行业景气指数监测结果。
结果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我国汽车行业景气指数仅为101.1点(100点
为中等水平),较第一季度下降了0.5个点。此外,在构成行业景气指
数的6大指标中,共有4项汽车行业指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分
别是汽车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汽车销量、汽车行业税金总额和汽车行
业利润总额。这也是汽车行业景气指数连续四个季度下滑,反映了国
内车市步入下行空间。
二、汽车行业五种力量分析
(一)潜在竞争者
虽然政府出台了对尾气排放及油耗的政策,产业结构的调整政策
将进一步限制加入者进入市场的威胁。但是还有部分企业有能力进入
这个市场。
1、农用机械制造行业涉足汽车制造。虽然这有一定的难度,但同
是制造领域有生产经验,有相关机器设备,有充足的资金,并且有自
己的品牌和一大部分忠实的消费者,生产低档汽车会有不错的前景。
但必须不断改进技术加强创新。
2、高中档汽车品牌向下延伸,进入低档汽车生产领域。首先,高
中档车有自己的品牌优势,其次有庞大的资金支持,有先进的技术,
有自己的生产设计团队,有良好的信誉,这些都为高中档汽车进入低
档汽车行业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替代品
1、新能源汽车
备受关注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或
很快出台,所以中国以后汽车的主要发展方向应该是新能源汽车,目
前确定的新能源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
池汽车,而非插电式的普通混合动力汽车划为节能汽车。其中纯电动
汽车是发展方向,而混合动力作为节能技术来推广。由此可以看出新
能源汽车有着光明的前途,对现在的低档汽车有着较大冲击。
2、二手车
2010年1-10月,市场总体表现稳定,全国31个省市共交易二手
车304.08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4.55万辆,二手车交易量同比
增长12.82%。2010年1-10月,二手车交易额累计达到1387.74亿
元,同比增长16.6%,高于交易量的增长幅度。全国1-10月二手车平
均交易价格为4.56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4%。基本型乘用
车(轿车)平均交易价格为4.9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0.09万元。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不管是从数量和价格上来说二手车都对低档
汽车产生严重威胁。
(三)供应商
从零部件市场看,全球12家汽车零部件企业进入2008年(2007
年度)全球500强企业,其中博世、电装、德尔福等都在中国具有完善
的布局。德尔福甚至准备在2009年开始在华生产混合动力汽车零部件
和系统。另外,从国内汽车零部件市场进出口详情看,08年到目前为
止增幅中国汽车零部件对外贸易顺差已经到达44%。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张小虞表示:目前中国汽车零部
件产业存在结构诸多不合理的问题,需要及时调整应对。自2005年4
月《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外资零部件
企业在开始大规模地在华投资。2005年新签约来华投资合作的外资零
部件企业就达90余家,包括德尔福、日本电装、住友、美国德纳、法国
法雷奥、日本富士通电子等零部件跨国巨头,2005年协议投资额达40
亿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