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云南省昆明市“三诊一模”2024届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pdf

云南省昆明市“三诊一模”2024届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昆明市2024届“三诊一模”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

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

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

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诗言志”一直被学术界看作诗歌本质的理论,“志”也就被解释为诗人的思想情感。

但在汉代以前,“诗言志”是专论《诗》的,应为“《诗》言志”,它并不具有一般的诗学意

义。

最早提到“诗言志”的是《尚书·尧典》:“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注,直而温,

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

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这里的“乐”实际包括了歌诗、奏乐、舞蹈。“乐”在上古一般都用于礼仪,成为礼仪

的标志性特征,所以礼乐并称。那么,“典乐”就是掌管仪式活动中的礼乐。“诗言志,歌永

言,声依永,律和声”,说的就是诗乐交融的状况。对于夔所云“百兽率舞”,孔安国解释说

“乐感百兽,使相率而舞,则神人和可知”,认为乐有感天动地的效果。但“予击石拊石,

百兽率舞”是对事实过程的描述,孔安国的解释不足以信人。有学者将“百兽率舞”看成对

乐舞场景的描绘:“根据民族学资料,较原始的祭祀仪式往往葆有图腾崇拜成分,亦即习惯

作装扮成动物的舞蹈,所以这里说‘百兽率舞’。”这一说法显然更合理。夔所谓“百兽率舞”,

是对前一句的补充,综合起来就构成了诗乐舞三位一体的宗教乐舞。其中的“诗”后被编辑

成《诗》。

宗教仪式主要祭祀先祖和天地神灵,本身含有敬慕、畏服之情和祈求福佑之意,这些意

愿通过歌《诗》表达,乐和舞使得《诗》所传达的情志更加热烈、诚挚、典雅,从而达到“神

人以和”的祭祀目的。所以,“诗言志”的“志”亦当从宗教仪式的角度来理解:“上古歌谣

(包括乐舞)经常是同原始巫术与宗教活动相联系的,其歌辞往往就是巫术行使时的咒语或

宗教仪式中的祷辞。”因此,“志”在远古时期就是指“与巫术、宗教活动相联系的人们的群

体祝咒意向”。进一步言之,在仪式类型化以后,每一首诗自身独特的情境会被逐渐忽视,

此外,同一首诗也会被用在不同仪式之中,这样,“志”和《诗》的关系就变得较为松散,

“志”的内涵虽然与《诗》相关,但主要取决于仪式。

那么,“言志”是《诗》在仪式中的功能,“诗言志”其实就是“以《诗》言志”。

【注】胄子,帝王或贵族的长子。

(摘编自过常宝《“诗言志”:从思想建构到教化诗学》)

材料二:

应该如何理解“诗言志”?

第一,诗歌之为个体情志的外发,自然不成问题,但并非所有的诗都由此而来。对于“风”

来说,“诗言志”尚可对付,毕竟这些“民俗歌谣之诗”乃是普遍的人性感物而动的结果。

但“风”不是诗的全部,“雅”和“颂”就很难说是个人心志的表达。“雅”“颂”义近而形

式相同,都是祭祀时告神和祈福的工具及其结晶。诗、歌、舞、乐,本属一体,皆巫觋事神

之用,我们不能说诗就是言巫之志,反倒应该说,最高等级的诗乃是巫祝接收到的天道和神

言。有些诗不是“言志”,而是“言道”,因为它就是“道言”或“天志”。至少对于“雅”

“颂”而言,“诗言志”理论则显然风马牛矣。

第二,即便诗只是言凡人之志,但作诗者都只是平凡人吗?也就是说,“在心为志,发言

为诗”是普遍乃至普通的现象吗?有感而发或兴之所至者都可以称诗吗,都可以“刻之玉版,

藏之金府”?如果我们把“诗言志”这个当然极为有理的命题绝对化,则会有个人主义、平

等主义乃至自由主义的意味,以为“我手写我心”就是作诗,而所有琐屑、杂碎、临时、私

人甚至无聊的感受都能入诗,甚至就是诗之本,则显然误解了这个古老的说法。不可否认,

最初的诗歌(尤其国风)大多是平民在劳作和生活中所创造的,但经由官员从民间采集,后

文档评论(0)

132****39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