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辽宁省县域重点高中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质量监测历史试卷(解析版).docx

辽宁省县域重点高中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质量监测历史试卷(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辽宁省县域重点高中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

10月质量监测历史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距今约7000多年的湖北秭归东门头遗址出土的太阳神石刻,呈现出一个直立的男性人形神像,其头顶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腹部两侧有两个象征星辰的圆形球体。神像头部有一直线,指向头顶的太阳,把太阳与该神像直接联系起来。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中原文化的传播 B.中华先民的文化信仰

C.阶级分化的出现 D.君权神授观念的萌生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湖北秭归东门头遗址出土的太阳神石刻隐约透露出原始宗教、太阳崇拜的某些信息,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华先民的文化信仰,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太阳神石刻与中原文化存在相似性,不能断定受到中原文化传播的影响,排除A项;太阳神石刻主要反映太阳崇拜,看不出阶级分化情况,且当时处于新石器时代中期,阶级分化主要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末期,排除C项;当时国家和君主尚未出现,也不能断定石刻人物代表君主,不能断定君权神授观念萌生,排除D项。故选B项。

2.如表为今河北地区(冀)晚商遗址与殷墟遗存的比较情况。这反映出()

晚商遗址

与殷墟遗存的比较情况

翼南赵窑

基本一致

冀中周家庄、西木佛

既有典型的殷墟风格器物,也有富含本地特色和北方风格的器物。

翼中北张家洼

仅包括少量商因素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B.南北之间文化交流交融不断增强

C.内外服制度扩大了商朝的疆域 D.文化影响随空间距离而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商朝中国。河北地区自北至南与殷墟遗存的距离由远及近,与殷墟遗存的相似性逐渐增强,可推断受到殷墟文化影响的程度逐渐增强,反映出文化影响随空间距离而发生变化,D项正确;殷墟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材料仅能反映河北地区、河南地区的情况,这只是中华文明区域的一部分,仅凭部分地区的情况不能断定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排除A项;“南北之间”通常指的是南方和北方之间,河北地区、河南地区都属于北方地区,属于北方内部而非南北之间的文化交流,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河北地区是商朝的外服,不能体现内外服制度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3.《管子》提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阜,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故圣人之处国者,必于不倾之地,而择地形之肥饶者”。该思想家强调城市规划应()

A.讲究布局的对称和工整 B.注重人与环境协调发展

C.强调等级性和多层次性 D.构建较为稳定的中轴线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可知,《管子》提出,国都地址的选择需要考虑地形、用水等条件,与地理环境相适应,体现城市规划注重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B项正确;材料讲城市选址,而非功能区的布局,不能体现讲究布局的对称和工整,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不同级别的城市规制不同,未提及城市的不同层次,不能体现等级性和多层次性,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城市沿着一条线对称布局,不能体现“构建中轴线”,排除D项。故选B项。

4.如表为春秋战国时期民族乐舞的交流情况。由此可知,当时()

方式

表现

夷与夏的交流

楚族乐舞中出现华夏族的祭祀乐舞,两者融合,形成浪漫奇巧的楚舞

夏对四夷乐舞的吸收

华夏族吸收四夷乐并用于祭祀

夷与夷的交流

楚族乐舞长袖细腰的审美特征借鉴了东夷族的“郑、卫之声”

A.民族交融的发展 B.各族同源观念的流行

C.礼乐文化的完善 D.南北文化交流的增强

【答案】A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材料提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多民族乐舞交流的三种方式,涉及夷夏之间、夷与夷之间,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交融是当时民族交融发展的重要体现,A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各民族乐舞的交流,未提及不同民族有共同祖先,不能体现各族同源,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民族交流,而非礼乐文化的发展。仅凭乐舞交流不能充分判定乐舞发展程度,不能断定礼乐文化已发展完善,排除C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牧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