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小学文言文的教学.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文言文的教学

小学文言文的教学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写照和传承,是先贤为我们留

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凝练简约的文字、独具匠心的布局,深邃的思想、

审美的情趣、价值的认同,都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教育价值。

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在各版本教材中的数量较少,以现行教材为例,

人教版教材共选人4篇,北师大版教材共选人14篇,其中小古文居多。

目前小学文言文教学诟病颇多,具体表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教什么”的阶段性教学目标不明。

课程标准中,除了“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

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之外,对文言

文教学没有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文言文小学阶段性教学目标不明确,

导致了课堂教学深浅不一,深的语辞篇章一股脑儿塞,浅的读读背背

而已。

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目标到底如何定位?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

究会理事长崔峦老师说,“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旨在体现小学与

初中的衔接”,这给我们提供了把握小学阶段文言文目标的思路。首

都师范大学刘占泉教授,在《文言教学的反思及建议》中,钩沉了20

世纪后期50多年来的文言教学改革后,把高中毕业前的文言文学习分

成“启蒙一入门一提高”三个阶段。小学中高学段,应定为“启蒙”

阶段,以“初步积累文言语感、初识文言常用字和大致了解一些古代

文化常识为主要任务”,进一步明确了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目标。

第二,“怎么教”的失却与偏颇。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

的基本特点。”文言文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往往偏颇一边,有的陷入

只见“章句”的泥潭——逐字逐句翻译,字句落实,教法呆板单调,

课堂气氛沉闷,掐灭了学生学习文言文最初的热情火花;有的沉浸渲

染“清议”的讲堂,关注诗句中的情感、价值观,关注人文内涵,大

量拓展,无度开掘,课堂虽激情飞扬,但学生云里雾里,语言根基不

牢,学完后,读不好也背不下来;有的课堂,为了增加学生的兴趣,

大量地播放动画片,为了某一观点展开辩论,大讲故事,课似乎热闹

非凡,但文言文应有的古韵古味被破坏了。

我们对几个不同版本不同课例的文言文展开教学研究,在明晰小

学阶段文言文教学“教什么”的基础上,探究“怎么教”,进而总结

为“十六字经”,那就是:“源”“流”一脉、“趣”“味”合一、

“文”“言”共生、“读”“背”并举。

一、“源”“流”一脉

文言文是先贤的宝贵遗产,教学上我们当辩证汲取古人的可贵经

验。古代私塾先生教学,采用的是“训诂”,就是讲求明确字义,促

进阅读的准确理解,这是符合汉字与汉语书面语内在规律的科学教学

方法的。汉字“因义构形”,即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一个汉字就

是一幅图画。由字成词,由词成句,句而成段篇。从文本的关键文字

出发,让学生触摸源远流长的汉字文化的脉搏,了解汉字的音形义相

糅合的构造之美,嫁接起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之间的传承之桥,对阅读

文言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如人教版六上《伯牙绝弦》,课题是文本

的“眼睛”,从关键字“绝”突破,提领而顿,有助于推动学生对整

体文本的感悟。笔者在教学中是这样展开的:

师:“绝”是什么意思?(断绝)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生看注释)

师: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这是我们学习古文的一个重要方法。

“绝弦”是什么意思呢?(割断琴弦)

师:既然是割断琴弦,为什么不用“断弦”,而用“绝弦”呢7

生:用“绝”字,表明割得更坚决。

师:我们一起来追溯“绝”的小篆写法(出示:*),右下“*”

是古代跪坐的人形,右上是“刀”,左偏旁*(纟)是一束丝(不是一

根丝),“人”用“刀”把一束“丝”全部割断,一丝不剩。

师:伯牙弹的古琴有七根弦,七根弦全断了,才叫——

生:绝弦。

师:一根不剩,这就表明他绝不再弹琴了。

通过对“绝”字小篆写法的观察与分析,学生对“绝弦”的理解

更感性、更具体。当学生学到“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

绝弦,终身不复鼓”时,对俞伯牙“绝”的动作、失知音之痛的程度

感同身受,进而深入感悟到伯牙看待知音的意义。

二、“趣”“昧”合一

文言文离小学生的日常语言较远,艰涩难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障

碍,也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因此教学更需要激发兴趣。(语文教学论

文)但激发兴趣不能为兴趣而兴趣,失去文言文应有的韵

文档评论(0)

151****63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专毕业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