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通过蓝鲸游戏探究怎样避免青少年自我伤害.docxVIP

通过蓝鲸游戏探究怎样避免青少年自我伤害.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蓝鲸游戏探究怎样避免青少年自我伤害

背景链接:

蓝鲸,是一款俄罗斯死亡游戏,“蓝鲸”游戏的参与者多为10-14岁的青少年。他们会被配置给一名“导师”,进群后,每天都要跟着这名“导师”做任务,包括凌晨4:20起床看恐怖片,静脉切割,半夜爬到屋顶,用剃刀在手上雕鲸鱼等,当病态的游戏进行到第50天,幕后“导师”就会命令玩家自杀。参与者完全顺从游戏组织者的摆布与威胁,凡是参与的没有人能够活下来,已经有130名俄罗斯青少年自杀了,而且这个游戏还在向世界扩张。这款游戏藉由网络,从俄罗斯传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包括英国、阿根廷、墨西哥等在内的多国都发布警告。

2017年5月,蓝鲸发明者Philipp入狱,俄罗斯严打“蓝鲸”死亡游戏。

2017年5月12日,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北京市公安局和北京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4家管理部门,腾讯、新浪微博、百度、搜狗、爱奇艺、360公司、快手和梨视频8家互联网站联合通报近期对“蓝鲸”的排查防治和处理。

目前我国关于教唆他人自杀并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或法律解释,如何明确界定是一个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除了采取一定行动抵制死亡游戏的传播,更多地还是要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部分敏感条目:

2.04:20起床,看恐怖电影;

3.在胳膊上切出三道浅口;

5.如果你准备好成为一头鲸鱼,就在腿上刻几个口子;

8.在VK(俄罗斯社交网站)时间线上写“我是一头鲸鱼”;

11.在手上刻出一头鲸鱼;

12.看一整天的恐怖电影

13.听组织者发给你的恐怖音乐;

19.爬起重机;

21.在Skype上和鲸鱼谈话;

26.自己说出自己的死亡日期,并接受它;

27.凌晨四点二十起床去铁路;

28.不和任何人说话;

29.宣誓自己是一头鲸鱼;

因此,他们的脆弱的精神防线在精心策划的蓝鲸任务面前不堪一击,很快就沦为了游戏设计者的傀儡。

英国心理咨询师协会、壹心理认证心理咨询师王亚南说,蓝鲸游戏之所以能把人引入死亡,是因为在不断强化绝望、悲观的意识。

“从心理学上讲,这个原理十分简单。其实它跟我们做心理咨询的方法十分相似,只是目的恰恰相反,我们是让人不断做积极、正向的事情,让人摆脱绝望;而蓝鲸游戏是不断做消极、负面的事情,把人引入深渊。”

归纳一下来说,哪些孩子特别容易有自杀倾向?一类是抑郁、狂躁型的,死亡的本能的外向——攻击、侵略型,这类型的人是很容易走向极端的;自杀群体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属于冲动型的,类似这样的群体是需要好好去引导的。这种性格的形成多半家庭有关。我们如果通过狂躁、通过攻击侵略性来表达我们的不满,来表达我们的情绪,那孩子多半会形成类似这样的一种处事方式。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受到刺激就会选择一种极端的方式。家庭的沟通方式和交往模式对有一定狂躁现象的孩子或者这种倾向的孩子来说,是万万要不得的。

对青春期的孩子,因为这个时候在完成一些分离化个体化的任务,在做一些有一定的叛逆性的成长,如果用言语刺激和冷暴力的方式去应对他的情绪,而不是以一种很好的很正面的沟通方式去应对的话,很容易产生一种很负面的情况。

第二类是属于抑郁偏内向型的,即死亡本能的向内发展,这类人的表现是沉默寡言,不说话,走路不抬头,吃饭没什么胃口,睡眠质量不高,总是有失眠现象,有时候会说活着没意思、活着真累这种人。这种特别消极和负面的情绪,会不断地让他死亡的本能有更多的外放,最终总有一天在某种情况的刺激下,会盖过他求生的本能,从而导致他选择一个不好的结果。

数据显示,我国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绝大多数孩子的心理问题是由于家庭教育不当造成的。中国自杀率偏高,约为每年23人/10万,而世界其他地区平均自杀率仅为10人/10万。我国的青少年中最常见的死因是自杀,超过了车祸、疾病等。孩子自杀情况出现,包括中国自杀率是国际平均数的2.3倍情况的出现,跟我们中国的整个环境和我们传统的内敛的教养方式有关系,比如说不要哭,男儿有泪不轻弹,对孩子更多的否定式的教育、压制的教育。

所以在性格包括处事方式形成过程中,0-6岁是性格的形成关键期,6-12岁时性格的定型期。在这些期间我们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不恰当的沟通交往方式都是为可能造成的这种后果去埋下伏笔的。

6岁以前的小朋友对于自己情绪疏导上本身还主要通过哭的方式来表达的时候,不要对Ta做过多地限制,不要认为哭哭啼啼就不是一个好孩子,就是没有骨气的表现,一味的指责Ta,压制Ta。再坚强再有成就的人都会有需要通过用哭诉或者眼泪的方式去释放自己的压力和情感。我们过早的阻止Ta或者过早让Ta形成这样的一种压力,反而对他们情绪的表达和发展是

文档评论(0)

135****82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