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系统辨识概述
一、系统的定义
在科技中,系统规定为实现规定功能以达到某一目标而构成的相
互关联的一个集合体或装置(部件)。
根据百度名片,系统泛指由一群有关连的个体组成,根据预先编
排好的规则工作,能完成个别元件不能单独完成的工作的群体。系统
分为自然系统与人为系统两大类。
而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则认为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
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有机整体
又是它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一般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将系统定义为:“系统是相互联系相
互作用的诸元素的综合体”。这个定义强调元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系
统对元素的整合作用。可以表述为:
如果对象集S满足下列两个条件,
(1)S中至少包含两个不同元素
(2)S中的元素按一定方式相互联系
则称S为一个系统,S的元素为系统的组分。
这个定义指出了系统的三个特性:多元性,整体性和相关性。
二、系统辨识中的相关概念
系统辨识的定义:利用实验手段确定被研究系统特性(系统模型)
的方法。
1956年,由美国LAZadeh第一次提出“辨识”(Identification)
这个名词。1962年,Zadeh给出“系统辨识”的定义为:“系统辨识
是在对辨识系统进行输入、输出观测而获得其输入、输出数据的基础
上,从一组设定的模型类中,确定一个与被辨识系统等价的数学模
型。”
1978年,由瑞典LLjung进一步给出“系统辨识”的实用定义
为:“系统辨识是在模型类中,按照某种准则,选择一个与被辨识系
统的观测数据拟合得最好的模型。”因而明确了“系统辨识”的三大
要素:
(1)输入、输出数据,通过实验获得
(2)模型类,选择模型结构
(3)最优准则,确定优化指标函数
系统辨识是建模的一种方法,不同的学科领域,对应着不同的数
学模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同学科的发展过程就是建立他的数学
模型的过程。在这中间,就涉及到一个系统模型的问题。模型就是按
照过程的目的所作的一种近似的描述。其含义为:
(1)表征过程的因果关系。
(2)描述过程的运动规律。
(3)把过程本质的部分压缩成有用的描述形式。
模型所反映的内容将因其使用的目的而不同。
模型类别有多种,如直觉模型、概念模型、结构模型、层次模型、
物理模型、图表模型、数学模型、辨识模型等。系统辨识主要考虑描
述系统运动规律的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的分类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按连续与离散、线性与非线
性、定常与时变、集中参数与分布参数来分类,还可按动态与静态、
确定性与随机性、离线与在线等进行区分。
(1)按提供的实验信息分:黑箱、灰箱、白箱。
如果系统的结构、组成和运动规律是已知的,适合于通过机理分
析进行建模,则系统可以称为“白箱”。在系统的客观规律不清楚的
情况下,称之为“黑箱”,只能从系统的实验中测量系统的外作用和
响应数据,应用辨识方法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如果已知系统满足的
某些基本定律,但又有些机理还不清楚,则称之为“灰箱”。
(2)从概率角度分:确定性模型、随机性模型。
由确定性模型所描述的系统,当状态确定之后,其输出响应是唯
一确定的。而由随机性模型所描述的系统,当状态确定之后,其输出
响应仍然是不确定的。
(3)按模型与时间的关系分:静态模型、动态模型。
静态模型用来描述系统处于稳态时(各状态变量的各阶导数为
零)的各状态变量之间的关系,一般不是时间的函数。动态模型用来
描述系统处于过渡过程时的各状态变量之间的关系,一般为时间的函
数。
(4)按时间刻度分:连续模型、离散模型。
用来描述连续系统的模型有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等。用来描述离
散系统的模型有差分方程、状态方程等。
(5)按参数与时间的关系分:定常模型,时变模型。
定常系统的模型参数不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而时变系统的模型
参数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6)按参数与输入输出关系分:线性模型、非线性模型。
线性模型用来描述线性系统,其显著特点是满足叠加原理和均匀
性。非线性模型用来描述非线性系统,一般不满足叠加原理。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