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人体寄生虫学总论本.ppt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体寄生虫学Parasitology人体寄生虫学:研究人体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史、致病、实验诊断以及防治措施的科学第一篇总论概念及研究范围目的医学原虫学----阿米巴、鞭毛虫01医学蠕虫学----线虫、吸虫、绦虫、棘头虫02医学节肢动物学----昆虫、蜱、螨032.研究范围第1节寄生现象共生(livingtogether)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现象获利方 另一方片利共生 受益 无益无害互利共生 得益得益寄生 受益 受害第一章寄生现象、寄生虫与宿主寄生现象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受益,而另一方受害,两者构成寄生现象。受益的一方为寄生物,它包括了病毒、立克次体、细菌、真菌、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等寄生虫01一种小动物,在其生命的部分或全部过程中,需要依附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借此取得食物或居所,并给被依附者带来损害称之为寄生虫02第二节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与宿主类别1寄生虫生活史与感染阶段2间接发育型3感染阶段4概念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5分型直接发育型6寄生虫的类型依寄生部位可分为:依寄生时间可分为体内寄生虫长期寄生虫体外寄生虫暂时寄生虫依寄生特性可分为:专性寄生虫兼性寄生虫偶然寄生虫机会致病寄生虫:在宿主体内通常处于隐性状态,但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可出现异常增殖且致病力增强称之.被寄生虫寄生的受害的一方生物称为.宿主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若有多个中间宿主则分为第一中间宿主、第二中间宿主。终宿主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三、宿主的类型尾蚴囊蚴淡水鱼体内人、猫体内成虫豆螺体内返回虫卵毛蚴胞蚴雷蚴01020304于人体也可寄生于其它脊椎动物体内注:寄生在人体和其它脊椎动物体内的应是同一发育阶段这些寄生虫在某一个发育阶段,既可寄生人兽共患寄生虫:保虫宿主(储蓄宿主)转续宿主可以作为寄生虫病传染来源的受染脊椎动物,即人兽共患寄生虫所寄生的其它脊椎动物宿主,它们可以作为人体寄生虫病的传染源。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不能发育为成虫,长期保持幼虫和感染力状况,若此幼虫进入正常宿主则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为转续宿主。(蝌蚪、蛙、人)剑水藻内01虫卵钩球蚴02(猫、狗、人)原尾蚴03成虫裂头蚴寄生虫宿主B一,虫体清除B=一,部分清除,带虫者B一,寄生虫病反应,抗损害(B)寄生,损害(一)第3节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损害程度取决于寄生虫的数量和寄生部位(1)夺取营养,影响吸收:如蛔虫、绦虫(2)机械性损害:如蛔虫、包虫、肺吸虫(3)毒性和抗原性作用:如阿米巴的分泌物,阔节绦虫的排泄物,包虫的囊液,疟原虫的抗原(4)免疫病理:炎症与变态反应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宿主和寄生虫相互作用的转归第4章寄生虫感染免疫的特点免疫类型非特异免疫:皮肤、粘膜、胎盘构成的天然屏障,吞噬细胞、补体系统的作用。特异性免疫:寄生虫感染后可获得比较弱的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应答可分为消除性免疫:宿主能消除体内的寄生虫,并对再感染有完全的抵抗力如利什曼原虫患者痊愈后对热带利什曼原虫有长期、特异的抵抗力。1多数寄生虫感染可引起宿主对再感染产生一定2程度的免疫力,但宿主体内原有的寄生虫不能3被完全清除,若宿主体内的寄生虫被清除,则4宿主的免疫力则逐渐消失。因此,表现为带虫5免疫和伴随免疫。非消除性免疫带虫免疫1某些寄生虫感染可诱导宿主产生一种特异的免疫应答,它可杀伤体内的寄生虫,但不能消除全部寄生虫,体内仍残存少量的寄生虫,可导致宿主临床症状消失,并具有抗再感染力,一旦体内的寄生虫全部被消灭,体内获得性免疫力便会逐渐消失,这种免疫现象叫带虫免疫如疟原虫,弓形虫,美洲锥虫。201某些寄生虫感染可诱导宿主产生抗再感染的能力,而最初感染的寄生虫完全不受所产生的保护性免疫反应的作用,这种免疫现象叫伴随免疫如日本血吸虫。。02伴随免疫*

文档评论(0)

yingjiali19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