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石河子大学
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总结
课程名称:食品微生物学
课程代码:Z107014
课程建设类别:精品课程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负责人:倪永清
课程所属院系:食品学院
填表日期:2016年12月31日
《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也是食品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生产与生活中,微生物与食品的贮藏、运输、加工、制造过程紧密相连,一方面是利用有益微生物的作用制造发酵食品;另一方面是防止有害微生物污染食品,保证食品安全。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丰富的食品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技能、方法以及食品质量的控制等,为学生学习以后的专业课以及毕业后从事食品生产和科研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缺少这门课,会造成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计划不完善,人才培养途径不适应,则不适应时代的需求。因此《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
一、教师队伍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因此作为教师必须首先受教育,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和心里素质,并以此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因此本课程组在大学及学院大力支持下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
1.课程组成员基本情况
近三年来,课程组针对师资队伍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从江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内地知名院校引进博士3名,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得到进一步提高。其次,给年轻老师配备指导老师,组织年轻教师到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并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等。通过三年的建设,师资结构、教学水平及科研水平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目前,课程组共9人,由本学科的学科带头人、硕士生导师倪永清教授负责,成员包括副教授5名、高级实验师1名,讲师2名。高级职称比例=7/9=78%≥50%;教师队伍中硕士以上学历所占比例=8/9=89%;教师平均年龄为38岁,基本形成了良好的教师梯队。
表1课程组师资队伍一览表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1
倪永清
男
1970.4
教授
微生物学
食品微生物检验
2
蒋彩虹
女
1968.4
副教授
食品生物技术
食品微生物高新技术
3
李宝坤
男
1978.3
副教授
食品科学
微生物检验技术
4
郑晓吉
男
1982.2
副教授
农产品加工贮藏
食品生物技术
5
史学伟
男
1980.2
副教授
农产品加工贮藏
食品微生物
6
周红
女
1969.1
高级实验师
农产品加工贮藏
食品微生物检验
7
关波
男
1984.6
副教授
发酵工程
微生物检验技术
8
张艳
女
1987.5
讲师
食品科学
微生物代谢工程
9
王斌
男
1985.10
讲师
食品科学
微生物生物学信息学分析
在2013-2015建设期间,多名优秀教师获得石河子大学荣誉称号,成为食品学院的教学、科研骨干。师资队伍年富力强,思想活跃,团结协作,积极进取,是一支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创新意识的学科建设队伍。
2.课程组成员教学情况
经过三年建设,课程组团队协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三年来一直承担食品学院所有专业《食品微生物学》的教学和实践任务。
同时,课程组明确了老教师的职责和考核办法,以此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为教师们提供交流平台,特别是给青年教师多提供锻炼机会。
三年来,课程组以“以教学推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的理念,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本课程组一对一安排老教师从备课、课堂教学、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等各个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在每位青年教师授课之前,均安排试讲,在试讲合格后方可上台讲课。
(2)本课程组积极组织和鼓励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参与开发多媒体课件、编写教材和辅助教材等,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3)课程组每月举行一次教学经验交流专题研讨会,每位教师必须严格遵守课程组的安排,按时参加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研讨。
(4)根据学院师资计划安排,并根据学科和课程组的实际情况,大力引进内你名校博士,安排青年教师攻读在职博士学位,中青年教师赴内地高校访学进修,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文化修养。
3.课程组成员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活动是交流教学经验、解决教学问题、促进课程建设和发展的一项有力措施。课程组围绕课程建设规划与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验课改革、实验室发展规划、学术交流总结等有关主题多次开展教学讨论,促进了教师间的学术与教学交流,同时,指定专人担任课程组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