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ICS03.100.099
CCSA16
DB61
陕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61/T1879—2024
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工作指南
GuidelinesforPreventiveConservationProjectsofMoveableCulturalRelics
2024
2024-09-24发布
2024-10-24实施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61/T1879
DB61/T1879—2024
DB61/T1879
DB61/T1879—2024
目??次
前言 II
范围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术语和定义 1
总体目标 2
基本原则 2
项目技术工作内容 2
项目实施工作流程 3
运维 5
附录A(资料性)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风险指标体系表 6
附录B(资料性)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踏勘关注要点 8
参考文献 9
I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陕西省文物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元智系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西安碑林博物馆、西北工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强、韩建武、邵安定、石美荣、傅鹏、李华、邓宏、全定可、魏平、付菲、刘东平、杨洁、董文强、曹颐戬、罗雨佳、买冰洁。
本文件由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负责解释。本文件首次发布。
联系信息如下:
单位: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电话:029地址:西安市雁塔区科技一路35号邮编:710075
II
II
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工作指南
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实施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项目技术工作内容,给出了项目实施的工作流程及运维需考虑的要点信息。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陕西省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的开展与管理,非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可参照执行。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GJ0066-2015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
WW/T0016.1-2023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质量第1部分:指标要求
WW/T0066-2015 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编写规范
3术语和定义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可移动文物movableculturalrelics
由文物收藏单位正式入藏并登记入账的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
[来源:WW/T0017-2008,3.1,有修改]
3.2
预防性保护preventiveconservation
通过有效的管理、监测、评估和控制,减缓各种环境因素对文物的危害作用,使文物处于相对“稳定、洁净”的保存环境,长久保存文物。
其中,“稳定”环境是指保持文物保存环境在适宜指标下的平稳性,防止相对湿度、温度等因素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洁净”环境是指控制文物保存环境中特征污染物浓度等因素处于安全阈值以内。
注1:适宜指标是指文物已长期适应的,没有对文物产生明显不利影响的环境指标。
注2:特征污染物是指对某类质地文物具有主要破坏影响的污染物因素,不同质地文物的特征污染物可能不同。
[来源:WW/T0066-2015,4.1,有修改]
1
3.3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museumenvironment
收藏与展示各类可移动文物的相对独立空间的总体。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包括文物库房、展厅、展柜、储存柜、囊匣等空间以及其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分为四类:
——微环境:展柜、储存柜、囊匣等密接存放文物的相对密闭空间以及其中的环境因素;
——小环境:展厅、库房、运输箱等存放文物的较大空间以及其中的环境因素;
——大环境:博物馆建筑物所覆盖的室内空间、文物运输车厢空间以及其中的环境因素;
——室外环境:博物馆建筑外、文物运输车辆外的空间以及其中的环境因素。[来源:WW/T0066-2015,3.1,有修改]
总体目标
遵循“稳定、洁净”预防性保护理念,加强监管指导,合理设计,有效组织实施,确保项目的实施效果,提升可移动文物的风险预控能力。
基本原则
坚持规范有序的原则。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标准,紧密结合文物收藏单位预防性保护工作实际,全面勘察、科学设计、严格评审、有序实施,确保项目质量和系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1-2022学年江西省南昌市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VIP
- 全自动氩气纯化器-四川普瑞净化设备有限公司.PDF VIP
- 山东科学技术版劳动实践指导手册六年级第3课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家用电器的使用科学使用电冰箱 教案.docx VIP
- 单式氩气纯化器技术参数要求.DOC VIP
- 央国企成立数科公司底层逻辑与相关定位.docx VIP
- (正式版)C-J-T 232-2006 薄壁不锈钢内卡式管材及管件.docx VIP
- 2025年医学检验实验室ISO15189认可评审介绍.pptx VIP
- 八个方向路线图.ppt VIP
- 优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经典PPT.pptx VIP
- GB50007-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