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二重法注浆
一、二重管注浆法简介
注浆工法是用压送的手段把具有一定凝胶时间的浆液(溶液型、超细粒
状、悬浮液浆液)注入到松散土层或含水层中,浆液凝结后固结土的颗粒或
者充填土层空隙,使土层的力学性质得到改善。浆液及浆液注入到地层中去
的方式是该工法的关键,二重管双液注浆工法是在传统双液注浆工法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先进注浆技术,其与传统的单液浆、普通双液浆施工工法比较,
更具有优越性。
单液浆注浆工法由于浆液凝固速度慢,水泥浆凝固速度控制困难,对其
加固扩散范围不易控制,压力浆液无序扩散不浪费浆液,且严重影响其加固
效果。
普通双液浆注浆法虽然克服了单液浆的缺点,可调整浆液的凝固时间,
但由于双液浆是在单重管内混合后注入地层的,因此浆液的可注性、凝固时
间的可调性较差,易出现堵管、卡钻现象,影响注浆施工效率。
而二重管双液浆注浆法是将两种浆液通过双重管输送至钻头出口处进
行混合,完全克服了上述两种工法的弊端。由于浆液混合方式和注浆的方向
性可随时调节,注浆材料的凝结时间可以根据工程需要加以控制(瞬结到缓
结),配比也可根据土层性质调节搭配,实现注浆施工中对注浆方向、注浆
量和注浆压力的控制,浆液的可控性更好。
特别是对于复杂、含水地层,合理的、宽范围凝固时间的浆液,使得加
固范围控制变得容易,浆液浪费少,施工可操作性更好。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土建、市政工程、热力隧道、电力隧道、引
水及排水工程、地下地铁等建设任务越来越繁重,以及道路、桥梁、机场跑
道等其它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发展,二重管双液注浆工法施工技术正被广泛的
应用。
二、二重管双液注浆工法施工的特点
1、注浆系统设备简单灵活,占地面积小,适用多种复杂地形(隧道内
及狭小区域)具有很高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2、可以进行反复注入,两次注入之间注浆效果不受影响。
3、根据复合土层实际情况,浆液配比在土层改良时可自由设定,适用
于较复杂的复合地层。
4、本工法可利用浆液自身性质,制作注浆止水帷幕,控制注浆范围,
提高注浆效率,可避免施工降水带来的沉降影响,也使注浆施工对地表及周
围建筑物的影响减少。
5、施工时对土壤扰动小,且浆液PH值呈中性,对周围环境无污染。
三、二重管双液注浆法注浆加固及止水原理
二重管双液注浆法可按土质条件选择溶液型浆液、超细粒状、悬浮液浆
液,通过不同的注入机理(充填、渗透、劈裂、挤密等注入),在浆液压力作
用下,取代位于土颗粒间隙中的水,在不改变地层组成的情况下,将土层颗
粒间的空隙充满并固结,达到改良土层性状的目的。对于地下水流动易造成
坍塌的砂土地层,浆液渗入砂层凝结成一个使水难以渗透的具有自立性的整
体地层;对于粘土地层,浆液通过脉状注入,形成浆液自身的固结脉和被压
密的粘土,构成比未注浆前粘土强度要高的复合土。从而使地层粘结强度及
密实度增加,改善了土层粘结力(c)和内摩擦角(j)值,起到加固、止水作
用。
注浆加固后强度:卵石层达到25~30kg/cm²、细中砂层达到15~20
kg/cm²、粘土层达到10~12kg/cm²。止水效果:悬浮液浆液结石体的渗透
系数可达到k=10–3cm/s~10–4cm/s;溶液型浆液固结体的渗透系数可达到
k=10–7cm/s~10–8cm/s。
四、二重管双液注浆针对几种典型土壤的应用
1、流砂
采用悬浮型和溶液型浆液,在隧道工作面外围一定范围内,用一定压力,
水平辐射注浆,并根据地下水对浆液的稀释作用,用可调整凝固时间的浆液
挤走砂层中的水分,使浆液与砂土迅速凝固为一体,形成具有较高强度的隔
水层,达到加固、止水的作用(15~20kg/cm²),满足流砂地层暗挖施工
要求。
2、含水粘土
根据粘土土质特点,采用悬浮型浆液,选择适宜配合比,在一定注浆压
力下,采用劈裂注入工艺挤出粘土中的地下水,形成隔水层,密实粘土达到止
水加固的目的(10~12kg/cm²)。
3、含水卵石
用二重管注浆工艺,采用适宜的悬浮型浆液,在工作面范围之内,充填
密实卵石层内孔隙,挤出水分,使浆液与卵石凝结为一体,达到加固止水并
增加地层稳定的作用(25~30kg/cm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运行标准化管理制度.pdf
- 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第五单元过关卷 部编版(含答案).pdf
- 高中英语_Book4Unit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pdf
- 中央电大法律文书形成性考核平时作业2.pdf
- 逍遥散临床应用.pdf
- 形成性考核册第四次答案.pdf
- 第二学期小学体育工作计划.pdf
-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与应急预案.pdf
- 个人工作发言稿集合15篇.pdf
- 供应商履约(资格)承诺书.pdf
- DB12 046.89-2011 产品单位产量综合电耗计算方法及限额 第89部分:手机 .docx
- DB12 046.88-2011 产品单位产量综合电耗计算方法及限额 第88部分:晶振 .docx
- DB12T 419-2010 无公害农产品 核桃栽培管理技术规范 .docx
- DB12T 417-2010 沙化和荒漠化监测技术规程.docx
- DB12T 449-2011 民用建筑四防门通用技术条件.docx
- DB12 046.100-2011 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计算方法及限额 第100部分: 果汁饮料 .docx
- DB12T 427-2010 葱姜蒜中205种农药多残留测定方法-GCMS法.docx
- DB12T 421-2010 有机农产品 甘薯有机栽培技术规范.docx
- DB12T 426-2010 蔬菜水果中205种农药多残留测定方法-GCMS法 .docx
- 《老年人身体康复》精品课件——项目6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