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心理学论述_原创精品文档.pdf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心理学论述

心理学论述

(一)奥苏泊尔得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1意义学习的标准/实质和条件

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

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地和实质性的联系。

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

因素的影响。从主观条件来看,首先,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

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心

向);其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

进行联系;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

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

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简答)

2接受学习的实质与技术

接受学习的性质,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

也是概念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学习者接受知识的心理过程表现为:首先在认知结构中找到能同

化新知识的有关观念;然后找到新知识与起固定点作用的观念的相同

点;最后找到新旧知识的不同点,融会贯通,使知识不断系统化。先

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

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

学习任务相关联,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

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名解)研究发现,

“组织者”不仅可以是先行的,也可以放在学习材料之后呈现,不仅

可以是陈述性的,也可以是比较性的。

作用意义:接受学习是学习者掌握人类文化遗产及先进的科学技

术知识的主要途径。在学习者可以尽快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大量间接知

识,所获得的知识是系统的、完整的、精确地,便于储存和巩固。

(二)结合教学实践,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一个能支持

或高度容忍标新立异者和偏离常规者的环境,教师应善于提出问题,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寻求正确答案;鼓励学生质疑争辩讨论。遵守五

条原则:(1)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2)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3)向

学生证明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4)给以不计其数的学习机会(5)

使评价与前因后果联系起来。

2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头脑风暴法。基本原则是,在集体解决问题

的课堂上,暂缓作出评价。遵守以下原则:(1)禁止提出批评性意见

(暂缓评价)(2)鼓励提出各种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3)鼓励各种

想法,多多益善;(4)追求与众不同的、关系不密切的、甚至离题的

想法。

3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戈登技术。运用头脑风暴培养创造能力的技

术,只注意到认知活动的方式而忽视了认知活动内容的积极作用,忽

视了已有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

创造性培养的基本策略,对大学生来说,应是在专业知识教学中

进行发散思维又将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相结合的智慧活动的训练。创

造性培养的最好场合和手段应该而且可以是日常教学活动。当然,这

并不排斥直接的智慧训练的一定效果和可行性,也不排斥课堂教学之

外的作为辅助手段的创造发明发现等活动对培养学生动脑筋的习惯与

创造精神及创造能力所起的一定作用。不过,脱离专业知识教学的其

他做法,不应干扰或取代作为学生创造性培养的主要途径的课堂教学,

文档评论(0)

132****407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