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古诗中的结构技巧(三种变式)(古诗阅读考点变式解读·诗歌的表达技巧)-2025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高频考点解读与变式练(新高考通用)(解析).docxVIP

07 古诗中的结构技巧(三种变式)(古诗阅读考点变式解读·诗歌的表达技巧)-2025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高频考点解读与变式练(新高考通用)(解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1/NUMPAGES12

诗歌的表达技巧

专题07古诗的结构技巧

题型综述:古代诗歌阅读中的表达技巧

考点解读:赏析诗歌结构艺术

变式突破:1.分析诗歌谋篇布局;2.赏析诗歌结构技巧;3.结合名家评价探究诗歌结构艺术

此类试题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掌握。需要明确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技巧,能够依据不同知识角度进行诗歌手法技巧的辨析,并能联系诗句进行效果、作用的鉴赏。

解题的步骤一般是:

明确诗句意思

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联系作者经历遭遇、作品意象等明确诗句的主要意思。

辨析具体手法

能够依据题意辨析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技巧结构等,明确其特点和具体运用。

赏析作用效果

注意联系诗歌,尤其是关键诗句,分析具体表达技巧的作用、效果。

规范组织答案

分点分条,清晰明确地组织答案。注意设问的形式,要针对题目进行作答。

赏析诗歌结构艺术

手法技巧

例讲分析

?首尾照应?

首尾照应是指诗歌的开头与结尾在内容或情感上的呼应。这种技巧可以使诗歌在结构上有浑然一体之感,更加突出主题,增强表达效果。例如,杜甫的《静夜思》就采用了首尾照应的手法,全诗层次井然,结构严谨。

?开门见山?

开门见山是指诗歌开头就直接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这种技巧可以使诗歌更加简洁明了,直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例如,杜甫的《蜀相》开头就问“丞相祠堂何处寻?”,直接点明主题。

?层层深入?

层层深入是指诗歌在内容上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使全诗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这种技巧可以使诗歌的情感逐渐升华,达到高潮。

?重章叠句?

重章叠句是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这种技巧可以使诗歌在音韵上具有美感,同时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表达效果。例如,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就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

?卒章显志?

卒章显志是指在文章结尾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这种技巧可以使诗歌的主旨更加明确,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杜甫的《望岳》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就卒章显志,表达了诗人的雄心壮志。

?以景结情?

以景结情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转为写景,以写景句结束全诗。这种技巧可以使诗歌在情感表达上更加含蓄,给读者留下回味的余地。例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二)》最后一句“高高秋月照长城”就是以景结情的典型。

例题一练通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梅①

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②郁嵯峨。

【注】①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春,时杜甫寓居夔州,安史之乱后杜甫入川,夔州是杜甫居川的最后一站。诗人旅居江峡,见腊梅乍开,顿生故园之思,遂作此诗。②巫岫:巫山。

试结合全诗,从结构方面对本诗的写景抒情特色进行赏析。

明确诗句意思

本诗写梅,但并不仅仅只写梅花本身,而是在写梅花的同时贯穿了诗人的情感变化,感情也是在观梅和思考中逐层叠加和升华的。

辨析具体手法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开篇写景

“绝知春意好”——直接抒情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以景结情①

赏析作用效果

(1)首联从梅蕊初绽到梅花盛开,从腊前到年后,写了时序变化与梅花的开放过程,体现了诗人天天看花的关注盼望心情,从梅花次第开放之中表现的是诗人盼春、惜春之情。颔联承首联写“春意好”,然而“最奈客愁何”一句说明再好的春光春色也无法排遣“客愁”,暗抒对故园的思念之情。颈联不顺势抒情,而转回写景,展现了一派大好春光。但在此大好春光之中却不能尽情享受,其中原因诗人又在尾联道出,将“客愁”之意重申。再结合注释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因战乱流离、背井离乡,山水阻隔,故园之思升华为家国之恨,情感升华,意蕴无穷。

(2)从诗歌的写作手法布局来看,本诗首联重在展现“梅蕊”“梅花”开放的美景,颈联展现了一派江中波映江边梅,岸上梅逐水中波的融融乐乐的春景。可见首、颈联相连,以景为主。而颔联直抒胸臆“最奈客愁何”,尾联说明“故园不可见”,直接抒发思乡之情。可见颔、尾联相连,以情为主。本诗四联中,既有江梅的婀娜美丽,也有诗人“客愁—思乡—忧国”的凄凉落寞之情,景与情紧密相联。

规范组织答案

(1)本诗写景、抒情交错出现,情感变化为主线,逐层升华。首联写花开过程,体现“盼梅惜春之情”。颔联承上写“春意好”,转抒“客愁”。后两联,在江、梅交映的春景中道出不能尽享美景之因:战乱流离,“故园之思”升华为“家国之恨”,最后眼前巫山添愁,以景结情。

(2)景、情隔联相连②且诗意贯通:首、颈联以景为主,绘江梅之美;颔、尾联以情为主,“客愁”“故园”句中,直抒凄凉之情。

①以景结情的作用和题境

指的是在诗歌的结尾部分,诗人不直接抒发情感或议论,而是通过描绘一幅景象来间接表达内心的情感或主题。这种技巧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沉,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辅之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法律、医学电子书,案列评析、合同PDF、教学设计、课件、导学案、中考、高考复习专题资料、试卷、真题、钢琴谱。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2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