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练习及答案.docVIP

2017年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练习及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练习

(一)

一、解释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

①罔不因势象形。

②变法者因时而化。

③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④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⑤不如因而厚遇之。⑥因击沛公于坐。

⑦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⑧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⑨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⑩因拔刀斫前奏案。

⑾相如因持璧却立……

⑿于今无会因。

⒀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⒁蒙故业,因遗策。

⒂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二、下列加点的“因”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B.不如因而厚遇之

C.左右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D.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

E.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F.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三、判断“因”在文中的意义。

(1)因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2)因旧制,此乃曹操成大业之(3)因。其常(4)因人不备,袭取之,如乌巢焚粮。此一役,动摇袁绍军心,(5)因乘势击破之,成官渡大捷。此亦(6)因许攸之力而得,此正如(7)因枯木变为荣木也。途经绍墓,其尚(8)因众人至前拜祭。其量岂常人可比?(9)因此其得众人之心,以一天下。(10)因其有非常之量,故能就非凡之业。

(二)

一、解释句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

①乃设九宾礼于庭。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③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④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

⑤业精于勤、荒于嬉。

⑥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⑦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

⑧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⑨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⑩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⑾燕王欲结于君。

⑿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二、下列加点的“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D.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三、判断“于”在文中的意义。

“黄鸟(1)于飞,差池其羽”,何其美也。然(2)于吾等,则久别矣。自十年前偶见之,(3)于今已十载,未睹其姿。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4)于昔。吾乡之美已闻(5)于四方。世人皆欲老(6)于吾乡,此乃多人言(7)于我也,非吾杜撰耳。(8)于是吾等畅饮抒怀,陶然醉(9)于是,不亦乐乎?

(三)

一、解释句中“与”字的意义和用法。

1、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

2、唯求则非邦也与。

3、蹇叔之子与师。

4、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

5、与尔三矢。

6、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7、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8、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

9、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0、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

11、一与一,谁能惧我?

12、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

13、君之谋过矣,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何故也?

14、季父不吾与,我起,先取季父矣。

15、恐年岁之不吾与。

16、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17、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18、当与秦相较。

19、遂与之俱出。

20、与战胜而得者。

21、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22、与风水相吞吐。

2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二、下列加点的“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去时里正与裹头。B.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与赢而不助五国也D.四海之大,有几人与

E.微斯人,予谁与归F.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三、判断“与”在文中的意义。

朝过夕改,君子(1)与之,吾亦赞同。今将他人(2)与之璧上交,足见其悔过之意,何其坚(3)与!其(4)与吾等之约,当亦守之。以吾等之力,寇尚难(5)与也,应使众(6)与其事,(7)与慷慨之君子,离奸佞之小人,事乃成。且其雄才伟略,天下无双,若其助寇而不我(8)与,如之奈何?若弃之,此城能为我有(9)与?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练习答案

(一)

一、解释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

1-2“依照,根据”;3-4“依靠,凭借”;5-6“趁着,趁此”;7.“通过,经由”;8-9“因为,由于”;10-11“于是,就;因而”;12.“原因,缘由,机缘”;13.“根据”;14.“沿袭”;15.“继续,接着”。

二、CE(A.于是,就;B.趁机;C.于是,就;D.凭借;E.于是,就;F.通过。)

三、1.介词,可译为“根据”;2.动词,可译为“沿袭”;3.名词,可译为“原因”;4.介词,可译为“趁着”;5.连

文档评论(0)

辉辉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好文件 大家都可以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