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层折射波和浅层折射反射波.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资源与环境工程

09工程地质勘查

200920425175

张准南

浅层折射波和反射波的原理及其应用实例

摘要:折射波和反射波是近十多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微机数字处理系统的开发和普及才得以迅速发展。

关键词:浅层折射波反射波实例应用检测

浅层折射波法是一种使用相对较早且较成熟的方法;可用来探测覆盖层厚度、基岩面起伏、断层及古河道;弱点:分辨率较低、测线较长;浅层反射波法具有相对较高的分辨率,可以采用较小的炮检距进行观测,因而可以采用较短的勘探测线;对资料的数字处理技术要求较高。

一,数据采集系统

一数据采集所用仪器

1.1地震仪:是将埋置于介质表面的检波器所接收到的地震波信号进行放大、显示并记录下来的专门仪器,一般皆具有滤波、放大、模数转换及数字记录和微机处理等功能。目前地震仪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1)可选择、可扩展的仪器道数和激发方式;(2)较宽的通频带以及灵活多样的滤波方式;(3)前置放大倍数可选;(4)范围较广的采样率;(5)灵活多样的存储、记录和显示方式;(6)带微机或微处理器及实时处理系统;(7)具有一机多用的性能

1.2用来释放地震能量的装置

(1)雷管和炸药震源

一般工程地震勘探常用的震源为圆柱状成型TNT或铵梯炸药震源,它具有能量强、所激发的地震波具有良好的脉冲性等优点。激发时,由瞬发电雷管引爆,延迟时间最多仅2ms,以雷管线断开作为起爆即时信号。一般可在浅坑、浅井或水中激发。

2)锤击震源

该震源是目前工程地震勘探常用的一种简便激发方式,它特别适合于在建筑物比较密集的地区开展工作。它主要用于浅层反射和折射波法以及瞬态瑞雷波法勘探和桩基检测等领域。震源设备主要为几磅至几十磅重的重锤。该震源的主要特点是能方便地进行垂直叠加,且信号的重复性较好,但其能量有限,勘探深

度较浅。

3)电火花震源:是电能震源的一种。它利用电容器将所储藏的电能加到预先放置于水中的电极上,由于放电效应产生火花,造成振

动。通常在浅海地震勘探,特别是连续地层剖面仪中应用。

4)落锤法震源

该方法是把数十千克至数百千克重的物体从大约2~3m的高处落到地面,撞击地面激发地震波。重物一般是专用的重锤或者大铁块。该震源处产生纵波,还产生能量较强的沿水平方向传播的面波振动。可用于浅层反射波法和瑞雷波法勘探。

1.3检波器

检波器又称拾震器,是把地震波到达所引起地面微弱震动转换成电信号的换能装置。主要由线圈、弹簧片和磁钢将发生相对运动而产生和震动周期相对应的感应电流信号,通过专门仪器可将这信号放大并记录下来,从而拾取到地震波,这类检波器输出的信号电压和其震动时的速度有关,因此又称速度检波器

二采集系统

在地震勘探现场采集中,为了压制干扰波和确保对有效波进行追踪,激发点和接收点之间的排列及各排列的位置都应保持一定的相对关系,这种激发点和接收点之间以及排列和排列之间的位置关系,称之为观测系统。不同的方法采取不同的观测系统。几种常用的观测系统介绍

1)测线类型

通常的测线类型如图所示。根据激发点和接收点之间的

相对位置关系及排列关系,测线类型可分为纵测线、横测线、侧测线及弧形测线

2反射波法观测系统

使用最多的是宽角范围观测系统与多次覆盖观测系统。

宽角范围观测系统是将接收点布置在临界点附近的范围进行观测,因为在此范围内反射波的能量比较强,且可避开声波和面波的干扰,尤其对弱反射界面其优越性更加明显。水平叠加:又称共反射点叠加或共中心点叠加,就是把不同激发点、不同接收点上接收到的来自同一反射点的地震记录进行叠加,这样可以压制多波和各种随机干扰波,从而大大提高了信噪比和地震剖面的质量,并且可以提取速度等重要参数。宽角范围的观测系统与多次覆盖观

测系统结合使用是目前地震反射波法中使用最广泛的观测系统。

多次覆盖的具体作法介绍在该观测系统中可用下式计算炮点的移动道数n

v=S*N/2n=d/△x

N为一个排列的接收道数;

d是激发点间距;

S是一个常数,单边激发S=1,双边激发S=2;

x是检波距。

二能够求出反射波、折射波的时距理论曲线

定义震源到接收点的距离与地震波走时之间的关系曲线为时距曲线时距曲线是研究地震波运动学特征的一种基本方法。时距曲线观测系统则是根据地震波的时距曲线分布特征所设计的观测系统。采用纵测线观测时,根据激发点与接收点之间的组合关系,可分为单支时距曲线观测系统、相遇时距曲线观测系统、多重相遇时距曲线观测系统以及追逐时距曲线观测系统。在各种时距曲线观测系统中,以相遇时距曲线观测系统使

文档评论(0)

辉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好文件 大家都可以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