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Word
PAGE
PAGE1
《青山处处埋忠骨》同步练习
1、《青山处处埋忠骨》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
瑞雪损失锻炼眷恋谋划
特殊尊敬签名革命赴约
二、比一比,再组词。
殊(特殊)段(段落)瑞(瑞雪)卷(一卷)损(损失)
珠(珠宝)锻(锻炼)端(端正)眷(眷恋)陨(陨落)
三、多音字组词。
dàn子弹
tán弹琴
四、近义词。
眷恋—(留恋)打消—(消除)踌躇—(犹豫)情不自禁—(不由自主)
五、反义词。
悲痛—(喜悦)繁忙—(悠闲)踌躇—(果断)黯然—(明亮)
六、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无限)的父爱(紧锁)的眉头(无限)的眷恋
(黯然)的目光(情不自禁)地喃喃着(若有所思)地说
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括号里。
打消消失
1.经过妈妈的劝说,我们(打消)了去深山探险的念头。
2.我的笔记本突然(消失)了,怎么也找不到。
介绍介入
3.大家都在很认真地(介绍)自己的作品。
4.要不是你迅速地(介入),警方便永远抓不到他们的犯人。
八、请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起草制定。(拟定)
2.消除(用于抽象的事物)。(打消)
3.犹豫。(踌躇)
4.好像在思考着什么。(若有所思)
九、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忠骨”的意思是指忠臣的遗骸,在本文指烈士的遗体。
2.“黯然的目光”说明这是经过悲痛后的自然神情。
3.用“”画出表示__动作的词语。
4.从签的电文稿中反映了什么?
这里既是对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既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又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5.从“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这句话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透过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听到了漫漫长夜,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是啊,老来丧子谁不哀痛!
2、《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实录
《阿里山纪行》学案
教学目标:
1、欣赏如画的阿里山风光。
2、学会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3、品读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一、知识储备:
1、认识阿里山:
阿里山国家森林游乐区位于嘉义市东方75公里,地处海拔2000公尺以上,东临玉山山脉与玉山国家公园相邻,四周高山环列,气候凉爽,平均气温为摄氏10.6度,夏季平均14.3度,冬季平均气温6.4度。阿里山国家森林游乐区全部属于国有林班地,总计面积高达1400公顷。
阿里山在台湾省台中市嘉义县东北,属于玉山山脉的支脉,地跨南投、嘉义二县,是大武恋山、尖山、祝山、塔山等十八座山的总称,主峰塔山海拔二千六百多公尺,东面靠近台湾最高峰玉山。
阿里山的铁路可与“阿里四景”(日出、云海、晚霞、森林)合称“五奇”。铁路全长72公里,却由海拔30米上升到2450米,坡度之大举世罕见。火车从山脚登峰,似沿“螺旋梯”盘旋而上,绕山跨谷钻隧洞,鸟雀在火车轮下飞翔。登山途中,从高大挺拔的桉树、椰子树、槟榔树等热带古木,到四季常绿的樟、楠、槠、榉等亚热带阔叶树,再到茂密的红桧、扁柏、亚极和姬松等温带针叶树,到了3000米以上,则是以冷极为主的寒带林了。这些奇木异树,在阿里山上汇成一片绿色的海洋。山风劲吹时,山林如惊涛骇浪,发出轰天雷鸣,形成阿里山著名的万顷林涛。
阿里山的森林、云海和日出,誉称三大奇观。这里所产的是世界罕见的高级建筑木材,如台湾杉、铁杉、红绘、扁柏和小姬松,称为阿里山特产“五木”。
2、写作背景:
本文是吴功正1997年7月初写的,当时,他应一批台湾学者的邀请,赴台湾讲学,交流两岸文化。台湾学者为他接风洗尘后就陪伴他游览了台湾著名的风景区阿里山。被迷人的阿里山风光深深陶醉。他想应该把阿里山描绘出来,介绍给大陆读者,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于是回国后写了《阿里山纪行》,发表于是1997年12月4日的《人民日报》,编入教材时做了修改。
3、简介:吴功正:当代作家、美学家、文学评论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温馨提示:读课文时吐字要清晰,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1、认识字词:
风靡()咣()当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