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1 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五年级科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冀人版).docx

1.1 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五年级科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冀人版).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1课《水到哪里去了》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蒸发。

知道蒸发的时候会吸收周围的热。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以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水消失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什么是蒸发。

难点:知道蒸发的时候会吸收周围的热。

三、教学准备

烧杯、水、毛巾、温度计、铁架台。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与问题

引导:(出示图片)用水洗过的衣服,晾晒之后会变干;拖完地之后,过一会儿地面上的水就消失了

提问:这些水都哪去了呢?

先请学生代表发言说一说。

【设计意图】先看图片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二)探究新知

观察水到哪里去了

教师引导:思考:衣服上和地面上的水可能去哪里呢?

师:是渗到地下了吗?

学生:不可能。

让我们课上来做个试验:我们用湿布在黑板上写一个“水”字,观察这个字会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用水写的字在慢慢的消失

提问:黑板上的水去哪了?为什么会消失?

讨论:小组之间展开讨论。

汇报:水可能跑到空气中了

思考:液态的水变成什么了?怎么会消失的看不见了?

生:变成了水蒸气。

解释:水蒸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

思考:水跑到空气中这种现象是在什么温度下发生的?

提示:常温下发生的。

师: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蒸发。

【设计意图】老师引导学生,让学生了解水会蒸发,然后进行探讨是怎么蒸发的。

提问: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周围有什么变化?

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实验:我们用手蘸取少量的水抹在手背上,水在蒸发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手背有什么感觉?

学生汇报:刚开始没感觉,后来感觉有点凉

师:为什么后来会感觉有点凉?

老师学生配合进行实验

实验方法:我们把温度计在水中蘸一下,让温度计的液泡上留有一滴水,观察这滴水在消失的过程中,温度计示数有什么变化?

提示:

1.烧杯中的水要放置在室内1个小时以上。(保证水温与室温相同)

2.要测量烧杯中水的初始温度。

现象:现象:温度计示数先下降,然后又上升。

思考:温度计的示数为什么会下降?

生:因为周围的温度降低了。

师: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总结:水在蒸发过程中,要吸收周围的热。

提问:夏天教室里,为什么洒些水,会感觉凉快些?

解释:因为水蒸发时吸收了周围的热,使教室内温度下降。

提问:炎热的夏天,为什么在树林里会感到凉快呢?

解释:因为水蒸发时吸收了周围的热,加上大树挡住了阳光。

(三)拓展应用

水蒸发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问题: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的高低有关吗?

假设: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温度越低,蒸发越慢。

材料:玻璃片2块,滴管1支等。

步骤:1.在两块玻璃片上,分别滴上1滴水。

2.把1号玻璃片放置在教室窗台没有阳光照射的地方(温度较低);把2号玻璃片放置在教室窗台有阳光照射的地方(温度较高)。

3.记录玻璃片上水的蒸发情况。

师:水蒸发快慢还和什么因素有关?

小结: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通风、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总结:①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②有风的条件下,蒸发快;

四、课后小结

(1)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通风、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总结:①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②有风的条件下,蒸发快;

五、板书设计

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蒸发。。

六、教学反思

1.亮点:本节课中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结论,更好的掌握了知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不足:不能让每组学生都进行实验操作,只能是部分学生亲生参与探究实验

3.建议:在课堂上多增加与同学互动环节,多结合生活实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售后加微 wkl436858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