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届三省G20示范高中12月高三联考语文作文题目及范文:人生一世, 我们的归宿应在何处寻得?.docx

2025届三省G20示范高中12月高三联考语文作文题目及范文:人生一世, 我们的归宿应在何处寻得?.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法国诗人兰波说,生活在别处。

???中国诗人苏轼说,此心安处是吾乡。

???人生一世,我们的归宿应在何处寻得?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本题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目给出了两位诗人关于生活归宿的不同观点:法国诗人兰波认为“生活在别处”,而中国诗人苏轼则提出“此心安处是吾乡”。这两种观点实际上代表了人们对于生活归宿的不同理解和追求,为考生提供了一个探讨人生归宿的深刻哲学话题。

???兰波的“生活在别处”可以理解为一种对现状的不满和对远方的向往。它可能意味着人们总见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够完美,总在寻找一个更理想、更美好的地方去生活。这种观念强调了对未知的探索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苏轼的此心安处是吾乡”则表达了一种内心的平和与满足,它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的心感到安宁和满足,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家乡。这种观念强调的是内心的平静和对现有生活的珍惜。两者都涉及到了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都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兰波的观点更侧重于向外寻找,追求一种外在的、理想化的生活;而苏轼的观点则更侧重于向内寻找,强调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考生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出发,探讨自己对于生活归宿的理解。可以选择支持其中一种观点,进行深入阐述,并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论证。也可以将两种观点结合起来,探讨在追求外在美好生活的同时,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注意写作要求:写作时应紧扣题目要求,围绕“人生一世,我们的归宿应在何处寻得?”这一主题进行展开。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避免简单地罗列两位诗人的观点或进行无意义的对比。可以通过具体的事例、生动的语言和恰当的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参加立意】

①内心的平和与满足是真正的归宿;

②追求梦想与远方,让生活更有意义;

③内外兼修,寻找生活的平衡点。

【优秀例文】

心安之处,即是归处

???法国诗人兰波说:“生活在别处。”这像是远方的诱惑,蛊惑着人们离开脚下的土地,去追寻那或许并不存在的理想之境。而中国诗人苏轼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在岁月的长河中,为漂泊的灵魂寻得了栖息之所。人生一世,我们都在探寻归宿,可何处才是心灵的归巢?

???“生活在别处”,那是对远方的憧憬,是对现实的逃离。我们常常以为,在遥远的天际线之外,有着别样的精彩等待我们去采撷。于是,背上行囊,踏上征程,奔赴那未知的“别处”。就像逐梦的青年,离开家乡,涌向大城市,在车水马龙间穿梭,在高楼大厦中忙碌,以为那里有梦想的温床,有生活的答案。然而,在繁华喧嚣中,孤独与迷茫却常常如影随形。心若无所依,即便身处繁华都市,也不过是漂泊的旅人。

???反观苏轼,一生宦海浮沉,屡遭贬谪,从京城到黄州,从黄州到惠州,再到儋州,可谓是万里投荒。但他却能在每一个落脚之处寻得内心的安宁。在黄州东坡上种地,与百姓为友,写下“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从生活的细微处发现美好;在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将困苦化作诗意的洒脱。他的心安于当下,安于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所以他能在颠沛流离中找到归乡之感。

???于我们而言,归宿不在遥不可及的远方,不在功成名就的幻梦,而在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当我们为了生活疲于奔命,被物欲裹挟着前行时,不妨停下匆忙的脚步,听听内心的声音。也许是一本好书、一杯清茶、一次与家人的相聚,这些平凡的瞬间,都可能成为心灵的慰藉。在岁月的流转中,我们终会明白,心若安,处处皆可为家;心若躁,即便坐拥天下,亦是漂泊无依。

???生活的意义不在于不停地追逐,而在于懂得安住当下,在每一个日出月落间,找寻内心的平和与安宁。让我们怀揣着苏轼的那份豁达,在这纷扰的人世间,寻得属于自己的“心安之乡”,如此,方能不负此生,找到灵魂真正的归宿。

文档评论(0)

173****38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一线资深高中语文教师,十二年教学经验,语文教学组长,研究并擅长高中语文阅读和作文教学。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